记者日前了解到,由原天山电影院改建而成的虹桥艺术中心,将在其屋顶建设一座“空中花园”,建成后将成为上海市中心又一处“商旅文绿”结合的市民活动新地标。
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新增立体绿化网络空间200万平方米以上。当城市中心的建设空间越发捉襟见肘,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绿色生态需求,代表了“城市第五空间”的立体绿化无疑是重要突破口。
盖楼但不牺牲绿化面积,如何找到最优解?
(一)立体绿化,不止“万楼丛中一点绿”
虹桥艺术中心建造于2016年,初建时并未栽种立体绿化。而今在中心顶楼打造的,是一座集屋顶绿化、墙面绿化、沿口绿化为一体的复合型花园式立体绿化系统。
长宁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虹桥艺术中心屋顶花园分为东西两部分,通过人行阶梯串联,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中,西面屋顶多用简约的草坪,减少屋顶设备对周边居民区的影响。东面屋顶是供人休憩的花园,通过格栅屏风、垂直绿化、棚架、木质露台、汀步草坪,打造出宜人的景观空间。艺术中心的屋顶已陆续种植八棱海棠、金桂、茶花、樱花、红枫、羽毛枫、红叶石楠球、茶梅球等观花植物,以及大红袍、砂糖橘等观果苗木,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
打造立体绿化,长宁早已熟门熟路,2013年建成的长宁区工人文化宫屋顶花园就是长宁最早的立体绿化项目之一。许多人并不知道,坐落于愚园路上的工人文化宫,其实拥有总面积2400平方米的立体绿化,分布在屋顶、外墙和建筑外沿,近80种植物“藏身”于建筑各个角落。站在文化宫的屋顶,身边被大片草坪和低矮藤蔓围绕;从周边高耸的商务楼俯瞰文化宫,一年四季都有层层叠叠、不同深浅的绿色映入眼帘,称得上“万楼丛中一点绿”。
长宁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群众绿化科工作人员郭剑霆对长宁的立体绿化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长宁工人文化宫除了拥有宽阔的屋顶草坪,在愚园路一侧还有一块面积近150平方米的墙体垂直绿化,种植了樊根、大吴风草、千叶兰、南天竹等观叶植物,它们不仅能随着季节交替变换叶色,也易于维护保养,让建筑一年四季都能披着一件绿色清爽的“外套”。
相较于通过后天改良增设立体绿化的长宁工人文化宫,建设之初就将立体绿化纳入规划的金虹桥国际中心可算作一枚理想案例。金虹桥的立体绿化涵盖了商场和商务楼两大范围,总面积5500平方米,使其成为上海最大的空中绿化项目之一。与一般立体绿化多为草坪、低矮灌木不同,金虹桥的空中绿化体系共栽种了175株大乔木、190多株大灌木和约3000株藤本植物。
走进庭院结构的金虹桥商场区域,种植在每层楼围栏处的沿口绿化微微低垂,令商场宛若一座自然雨林。商场的屋顶花园种植了银杏、红枫、金叶复叶槭等变色树种,还有小桥流水的水景景观供人观赏。郭剑霆表示,老建筑增设立体绿化会受到建筑承载率等限制,难点较多。而新建商场和办公楼则能在规划阶段考虑提升承载率,以便种植大型乔木,丰富绿化层次,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新建筑落成时,都装点了风格各异的绿色“配饰”。
(二)智能系统与新材料:扫除技术障碍
不过,究竟什么才是立体绿化?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供的信息,立体绿化主要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沿口绿化和棚架绿化等类型。不与自然土层相连且高,出地面1.5米以上的花园、植物组合、草坪,都是立体绿化。生活中常见的墙面绿化、桥柱绿化、围栏绿化等,则是日渐为人们所知的“垂直绿化”。
无论是建造在屋顶还是建筑外墙,立体绿化最让人关心的问题首当其冲就是防水。
记者日前走访了位于云雾山路39号的长宁区公共卫生中心,在建筑五层的屋顶花园,翠绿的草坪、娇艳的鲜花、精致的花架、层次鲜明的观叶植物使这里仿若一片城市中的仙境。但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屋顶,除了时不时发出低沉轰鸣声的空调外机,只有泛着金属光泽的普通防水涂层,因此也对一街之隔的居民小区产生了噪音和光污染。
2018年4月,长宁区着手对卫生中心屋顶进行立体绿化改造,为期三个月的施工中,历时最久的就是屋顶防水结构的改造。“这里采用了德国进口的一种沥青铜离子阻根防水材料,金属离子能阻挡植物根系,防止其渗透水泥板造成屋顶漏水,使用时长也可达10年之久。”
郭剑霆还介绍,屋顶铺设的火山岩、鹅卵石等透水铺装可以实现快速渗水,由轻质营养土和黏土调配的专用种植土,则能够在降低屋顶负荷的同时保持土壤含水量,让植物健康生长。而此前制造噪音的“小能手”空调外机,则统统被种植了爬藤植物的围栏包裹,既阻挡了噪音,恣意生长的爬藤也能遮挡“颜值”略低的空调外机,还沿街居民楼一片“漂浮”在空中的绿色。
记者采访中,一些有意增设立体绿化的楼宇和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漏水”的疑虑。对此,曾参与衡山坊、诺华上海园区景观的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景观与规划合伙人郭怡妦表示,从技术发展来看,防止渗水已不是难题,但有时造成屋顶绿化渗漏水的原因并非防水膜“不靠谱”,而是防水系统“老化”,或是选取的植物“有偏差”。“一些根系钻透力强的植物,比如竹子就不适合种在屋顶,它们的根系会破坏防水膜,渗透屋顶的水泥板,造成漏水隐患。如果要种此类植物, 就要考虑阻根系统等。”
除了正确的栽种方法,如何灌溉这些生长在“空中”的城市绿肺也有不小挑战。“工人文化宫的屋顶绿化最开始也发生过漏水,后来长宁区在这里首次采用了自动化喷灌系统,这才解决问题。” 郭剑霆介绍,智能喷灌系统可以根据降雨量控制喷水的频次和时长,均匀分布在屋顶的喷水“喇叭”能有效掌握水量,不会造成人工浇水时易发生的“涝的涝、旱的旱”现象,节省后期维护成本。
(三)制服漏水、屋顶种树,都要“绣花功夫”
除了想得到的“漏水”隐患,看不见的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也是阻碍部分楼宇尝试建设立体绿化的主要原因。
“一些商场考虑到安全因素把护栏造得很高,为了美观就在护栏加种了沿口绿化,但成本也随之增加。” 郭怡妦表示,立体绿化的建设成本跨度范围较大,从基础的每平米200-300元,到每平米3000元以上不等,墙面垂直绿化的成本一般高于屋顶绿化。“如果用最简单的爬藤或悬垂植物,比如爬山虎或油麻藤等,拉几根绳子设计好它的‘爬行’路线,几年内就能获得一片绿墙,优点是花费少,缺点是耗时长。”在上海,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高架桥柱就是爬山虎常见的“居所”。
对商业地产开发商来说,虽然同等面积的立体绿化造价比地面绿化高出数倍,但相比“盖房子”获得的经济效益,用立体绿化来平衡建设空间和绿化面积,仍是“实惠”之举。后期养护、安全管理,才是地产商们更多考虑的问题。
在金虹桥商场,人们意想不到,构成屋顶花园生机勃勃景象的一大功臣,竟是泥土——这些并非常见的轻质营养土,而是山泥或湖泥混合而成的营养土,后期维护时无需再大量补充营养液。但这些“原生态”泥土的缺点是重量大,对建筑顶部的承重力要求更高,因而更常见于新建商业地产。
此外,植物在屋顶的种植位置也很有讲究,甚至能够影响整栋建筑的安全状况。记者注意到,金虹桥商场的屋顶花园有其他立体绿化中不常见的高大乔木,为此商场的楼板承重也达到了普通楼板重量的10倍,并采用拉震结构分散大树的重量,降低台风天树木倾倒的风险。
“注意看,这里每棵树栽种的时候都有编码,标记了独一无二的位置,越大的树越是要种在房屋的承重点上。” 郭剑霆指着最“高大威猛”的一棵乔木告诉记者,这棵树底下就是商场一处重要承重点,而每棵树的点位布局,均已在商场规划时就完成了计算。
设计先行,才造就了今日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城市森林。
(四)万事俱备,但真的不要“只选最贵”
目前,城市立体绿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类,一是业主单位单独管理,另一种是业主与绿化部门共同管理。但在实际协调中,许多看似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决定立体绿化推进的成败,比如空调外机的摆放。记者采访时就有企业表示,担心屋顶绿化占用空调外机的空间。而如果将设备迁移到建筑外墙变成壁挂式外机,则又可能增加成本投入,令企业感到为难。
“大家对立体绿化有一些误区,以为必须覆盖整片屋顶或者整堵墙 。”郭怡妦表示,空调外机等设备完全可以与立体绿化并存。“建造立体绿化的初衷是增加城市绿量,让生态更好,不应该造成建筑的功能困扰,更不应增加建筑能耗。”而诸如长宁公共卫生中心采用爬藤植物架为空调外机建造“小包厢”的做法,既满足了业主使用需求,也美化了生态环境。
然而,鼓励更多社会机构参与立体绿化建设,机制的完善尤为重要。郭怡妦表示,在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立体绿化可以通过相应百分比折算为商业空间的绿化率。对于土地资源紧张,但确实需要建设空间的开发商来说,立体绿化就成为非常有效的绿化替代方案。
上海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考量,不仅连续四年将立体绿化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在《上海市绿化条例》中更首次在地方立法层面明确立体绿化的建设责任、义务和权利:上海新建公共建筑以及改扩建中心城区内既有公共建筑时,应根据市政府规定的相应比例,对高度不超过五十米的平屋顶实施绿化。2017年,上海首次将立体绿化纳入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范围,单个示范项目最高可获600万元补贴,如草坪的扶持资金为每平方米50元,较复杂的屋顶花园为每平方米200元。
不过,相较最终的投入成本,扶持资金的占比并不算高。怎样才能真正打消企业改造立体绿化的顾虑?
“现在大家对立体绿化的要求更多是追求‘美’,所以经常更新立面,用很多花卉装饰,其实不一定都要这么做。”郭怡妦说,上海立体绿化中常见的时令花卉、草坪和修剪型灌木的维护成本都不低,但其实除了商业景观或者重点公共空间有一定的需求,一般的立体绿化无需那么“园丁化”,低成本的爬藤或悬垂植物、耐候性强且养护需求低的草甸都是“经济适用型”选择。
“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养护成本,根据建筑功能选择最适当的植物和灌溉方案,改造立体绿化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