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茂的植物护岸,在清澈水面映衬下,倒影清晰可见
“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西溪之美以及杭州人为保护西溪所作的努力,再次吸引业界关注。金秋时节,记者来到杭州西溪湿地,随余杭区湿地生态研究所所长、杭州嘉泰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士华及余杭区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军探访西溪湿地三期工程,亲历各类生态护岸对西溪环境保护和景观提升的神奇效果。
浓抹生态重护坡
西溪湿地三期地处余杭区,面积3.353平方公里,总投资43亿元,是西溪湿地的“收官之作”。刘军告诉记者,三期工程的实施是由余杭区承担的,他们的目标是建成“世纪精品、传世之作”,把西溪三期作为湿地保护的示范工程和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来实施。为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湿地公园的水质状况,展现西溪秀丽的湿地生态自然景观,余杭区紧紧把握“浓抹生态、淡妆建筑”的基本准则,把恢复西溪历史上最佳的湿地生态作为实施西溪三期工程的第一要务,并借助余杭区湿地生态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在生态护坡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
岸线植被恢复举措多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不仅滋养了清雅秀丽的西溪湿地自然景观,更孕育了以水为特质的水乡文化。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为过度干预和缺乏严格保护,西溪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河道淤塞、水质恶化。要修复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首先是修复湿地植被,其中岸线植被修复尤为关键,杭州嘉泰园艺有限公司承接了此项任务。
生态护岸是西溪三期工程的重要举措,为发挥湿地植物生态功能的同时突出景观效果,沈士华动了很多心思,结合地形探索出多样化作业方式。
在西溪水岸线上,保留有很多原生态高大乔木,如柿树、桑树、垂柳、构树、苦楝等,尽管其强大的根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水岸线,但考虑到河道内游船来往会反复冲刷根系土壤,为此,采用防腐效果较好的松木桩进行围挡保护。对于岸线较长缺少乔灌防护的地段,则采用活的杨柳桩。这些树桩生根发芽后,不仅可为岸线增添风彩,其发达的根系也能起到很好的护岸效果。对于原住民留下的石质岸线,采用上挂下攀的栽植方式,以求尽快实现绿化覆盖。不过更多地段还是采用河泥围栏、湿生植物分层栽植等作业。沈士华介绍,为丰富岸线景观,重点栽植了20多种水生植物,而且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组合,沉水植物包括大聚草、莲子草,浮叶植物是水罂粟、芡实;中等高度的挺水植物主要有梭鱼草、慈姑、菖蒲、千屈菜等;高大水生植物则重点种植芦苇、再力花、水生美人蕉等。这些水生植物形成了多样性湿地植物群落景观,呈现给游客一个植物丰茂、生态和谐的西溪美景。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