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苗木  银杏  种子  九里  紫叶稠李  营养钵  法桐  樱花  桂花  红叶李 

园林植物常见土传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日期:2015-06-11     浏览:130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加快,植花种绿已成了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美化环境、提成城市生态品位是其重要功能和目的。然而
 近年来,随着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加快,植花种绿已成了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美化环境、提成城市生态品位是其重要功能和目的。然而人们在绿化实践中大多都忽视土壤的接受能力,忽视对土壤的改良,不断加大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用品的用量,造成了园林养护中令人头疼的病害——土传病害的出现。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物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从植物根部或茎部侵害植物而引起的病害,是一类严重的植物病害。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造成幼苗根腐烂、枯萎或腐烂猝倒。

现将园林植物中常见的枯萎病、白粉病、灰霉病和立枯病的发生症状和规律加以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枯萎病——以合欢枯萎病为例


发病症状

合欢树枯萎病又名干枯病,是合欢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幼苗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感病植株的叶下垂呈枯萎状,叶色呈淡绿色或淡黄色,而后叶片变黄,根茎基部变软,易猝倒,最后全株枯死。检查植株边材,可明显地观察到变为褐色的被害部分。在叶片尚未枯萎时,病株的皮孔中会产生大量的病原菌分生孢子。这些孢子通过风雨传播。成株染病,先从1-2根枝条出现症状,病枝上的叶片萎蔫下垂,叶色呈淡绿色或淡黄色,后期干枯脱落,随后部分枝条开始干枯,逐步扩展到整株,至死亡。截开主干断面,可见一整圈变色环,树根部断面呈褐色或黑褐色。该病一般先从枝条基部的叶片变黄。夏末秋初,感病树干或枝的皮孔肿胀破裂,其中产生分生孢子座及大量粉色粉末状分生孢子,由枝、干伤口侵入。病斑一般呈梭形,黑褐色,下陷。发病初期病皮含水多,后期变干,病菌分生孢子座突破皮缝,出现成堆的粉色分生孢子堆。病株边可明显看到病部变褐。

发病规律

合欢枯萎病为系统侵染病害,菌种为镰刀菌,传染性强。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过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自寄主根部伤口直接侵入,从根部侵入的病菌自根部导管向上蔓延至干部和枝条的导管,在维管束内继续繁殖造成输导组织堵塞,并发生毒害作用,最终导致植株萎蔫至死。该病在幼树、大树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长势较弱和被病虫害危害过的植株。年生苗发病少,3年生树发病多而严重,生长势弱的植株发病多,发病速度快。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树木枯萎死亡。该病从干径62.5px 左右粗的树到大树都能危害。在苗圃中有的发病苗木根部完好,但剪口处变枯,纵向剪开后,内部已变褐色,剪口是病原菌侵入途径之一。该病整个生长季均能发生,一般月份出现症状,月份为发病盛期,病害可一直延续到10月份。合欢枯萎病受气候条件、土质和地势、栽培环境及栽植管理的影响。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原菌增殖和侵染,暴雨和灌溉有利于病原菌传播,但缺水和干旱,也会促进病害的发生。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积水地易发病;在草坪中种植的合欢,易受草坪中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的交叉感染,发病较多;移栽或修剪等管理过程中造成的伤口,会增加镰刀菌侵染机会,使植株发病;管理过程中,忽干忽湿,缺肥少水,大水漫灌,排水不及时等均会影响植株生长,降低抗病力而加重发病。生长势较弱的合欢树,从出现症状到全株枯死,仅需5-7天。生长势较好的树发病,也表现出局部枝条枯死。

白粉病——以紫薇白粉病为例


发病症状

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寄主十分广泛,大部分苗木花卉均易感染此病,如紫薇、玫瑰、蔷薇、一品红、丁香等。以紫薇为例,紫薇白粉病的病原菌是南方小钩丝壳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小钩丝壳属。发病时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面或叶背及嫩枝表面被白粉所覆盖,早期为粉状白粉层,中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后期,白粉层上产生黄白色斑块,夹有黑色小点,引起早期落叶,严重时枝叶卷曲枯死,似烧焦状。

发病规律

紫薇白粉病多在4月开始发生,10月以后病害扩展区域停滞。该病是一种多病程病害,分生孢子可以在一年中多次侵染,其中7-9月最为严重。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芽或以闭囊壳在落叶上越冬由气流传播,生长季节能多次侵染。发生白粉病后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一半以上,病叶蒸腾强度增加加速叶片衰老、死亡。潮湿多雨时,紫薇生长迅速,郁闭度高,导致光照不足,通风不畅,导致抗病性降低。紫薇白粉病的病原菌不仅可以由气孔进入,还可以由紫薇体表的角质层直接侵入,紫薇的叶、芽、枝、茎均易感病,嫩叶比老叶更易受感染,嫩芽和花蕾也能受感染,下部萌生的枝叶感病更重。温度在19-25°C相对湿度100%时最易发病,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尤其秋季发病最严重。环境湿冷、闷热、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加重。

灰霉病——以月季灰霉病为例


发病症状

灰霉病是露地植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病原为灰葡萄孢菌。灰霉病也是危害月季的病害之一,会引起月季观赏价值的严重下降,对月季的生长发育也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月季灰霉病在叶缘和叶尖发生时,起初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光滑稍有下陷,后扩大腐烂。月季灰霉病的病斑发生在花上,初时为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稍下陷,后变褐色至腐烂。花蕾上发病亦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病斑可扩大至整个花蕾,阻止花的开放,最后全蕾变软腐败,病蕾枯萎后挂于病组织上或附近,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病部可大量产生灰色霉层。

发病规律

月季灰霉病主要危害月季的花、花蕾和嫩茎。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潜伏在病处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或从表皮直接侵入危害。温室月季所处的环境湿度大,易发生灰霉病。受侵染部位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高温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大量形成和传播。分生孢子与寄主接触后,即萌发出芽管而侵入,栽植过密,湿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柔弱时,容易感染此病害。凋谢的花和花梗不及时摘除时,往往从此类衰败的组织上先发病,然后再传到健康的花和花蕾上。

立枯病——以四季海棠立枯病为例


发病症状

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围广。四季海棠立枯病是四季海棠常见病害之一,花场及家庭盆栽海棠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茎基部及靠近土表的叶片。发病初期,近土面茎基部染病生暗色斑点,扩展后变为棕褐色腐烂状。叶片染病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病斑,侵染叶柄时现褐色腐烂。湿度大的早晨可见病斑处长有白色至浅褐色茵丝状物。发病重的病株倒伏或腐烂死亡。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组织内或在土壤中越冬。海棠分株或扦插繁殖时造成伤口,遇有气温2024℃,湿度较大或在阴雨天气、浇水过多时,病菌即侵入,引起该病严重发生。

土传性病害的防治

土传性病害的发生起初较为隐蔽,发生明显时多已病重,因此该类病害的发生要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减少各类病原的侵入和危害。

.加强植物检疫。在调运种子、苗木、接穗及包装材料时,严格检查其中的危险性病虫,以防止有害病菌或虫类传播侵染。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在园林应用上,可选择一些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或选取抗病砧木进行嫁接换根,可提高苗木的抗病性,能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选择适宜的栽植地点。对一些植物树种的栽培,要选择科学适宜的栽培地点,多要求土壤疏松、排水通风条件好,作行道树的树种可栽植在绿化带内,保持好的通透性。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树势衰弱、生长不良的植株更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因此在植物养护上要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松土、锄草,增加土壤通气性,注意防旱排涝,并抓住生长旺盛期进行施肥。移栽时的伤根容易被病害侵染,因此栽前要对根部进行杀菌消毒,栽后加强管理,促进伤口及时愈合。对修剪截枝的伤口要涂抹保护剂,防止病菌侵入。

.土壤处理。土壤处理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但是化学方法中,多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或干扰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平衡,因此不再作介绍。

1.可采用加热、高温灭菌的方法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节肢动物和昆虫,需要注意的是土壤温度超过70°C时会伤害土壤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导致有益菌死亡,可在高温季节土壤翻耕后盖上地膜,再扣上棚膜, 能使10500px 表层土温升至5060℃,30分钟即可杀死大多病原菌,但含黑色素病菌及原垣孢子仍能存活。2.大水浸泡。利用耕作休闲时期,可放大水浸泡土壤,浸泡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土壤低氧有利于厌气微生物生长,好气病原菌生长受抑制,如丝核菌、镰刀菌、白绢病、枯萎病等;而且湿润土壤有利于细菌生长并能限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另外,大水浸泡土壤在20d 以上,可防控线虫病的危害。3.石灰或硫酸亚铁消毒灭菌。在翻耕前每亩施用石灰50100kg 或硫酸亚铁3060kg,即可杀菌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度,满足植物生长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4.深耕可减少根系与病原菌的接触,利用土埋或是病原菌暴露在阳光下,在温度、光照、干燥等条件共同作用下,提高病原菌的死亡率。

.化学药剂防治。防治真菌性病害可选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30%瑞苗清10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500~800倍液琳施土壤,还可用根腐宁或恶毒灵500~l000倍液淋施土壤或按每亩用药3~5千克拌适量的细土均匀撒施。防治细菌性病害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000~5000倍液或络氨铜适量淋施土壤。采用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应在播种前进行。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改善土壤中的生物群落,消除或抑制不良微生物群落,修复土壤生态系统,从耐保持土壤的正常生态功能。目前各种生物肥料如雨后春笋般面世,方兴未艾。据报道,木霉菌、K84等在根病生物防治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5406、增产菌、EM微生物制剂以及生物肥(维他那、NEB)在植物营养和抗病性上起到良好作用。

.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清除病枝、病株,集中销毁。死树和濒死的树应砍去并销毁,以阻止病原菌扩散。

相关链接: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生物炭对植物土传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生物炭是由生物残体、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高温裂解产生的固体产物。生物炭主要通过六方面来影响土壤和植物根部环境进而抑制植物病害发生:1.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利于植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原菌生长。2.提高土壤中可利用养分含量,促进植物生长并提高抗病性。3.促进通过竞争、重寄生、分泌抗生素等途径抑制病原菌的微生物生长。4.对病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5.诱导植物抗病性。6.生物炭对有机物的强吸附性影响植物根系分泌对病原菌有引诱作用的信号物质及病原菌分泌的侵染性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炭虽然能防控土传病害,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病原菌的生长,因此再土传病害防控上存在病原菌数量增加和抑制病害之间的平衡问题,也亟待开展增强生物炭病害防控效果的园林配套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

 
打赏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东台市颐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惠民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东台市新街镇茂泽苗圃
广德周军苗木专业合作社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在线发布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注册  |  广告列表  |  汇款方式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