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大地,处处绿意盎然。盘点多年来植树造林工作,泉州所做的努力和成绩可圈可点。早在今年5月,我市已提前完成今年全年植树造林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89.25万亩,平均每年17.85万亩,比“十五”期间增长了近六成。部分县(市、区)完成的造林面积甚至翻了几番,造林规模成倍增长。
今冬明春 再掀造林热潮
当前,我市相关部门正加强调剂,根据造林计划及规划的各造林树种面积测算需苗量,做好与各苗圃、快繁基地的沟通协调,确保有足够的优质苗木满足今冬明春造林30万亩的需要。
经初步测算,要完成30万亩造林任务需苗木4700万株,从当前我市苗木生产情况和供求态势分析,全市苗圃及育苗点共培育有大田苗近2700万株,容器苗900万株,主要育苗树种有杉木、木荷、枫香、建柏、柳杉、桤木、米老排、桉树等,同时绿化苗木1000多万株,品种有桂花、罗汉松、榕树类、羊紫荆等,基本可满足我市明年的造林苗木需求。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以“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和“三沿一环”(沿路、沿江、沿海、环城一重山)为重点,加大非规划林地造林力度,拓展造林空间,确保明年植树造林任务的全面落实。
过去五年 营林质量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植树造林亮点颇多。社会投资造林渐渐成为造林主力军,而速丰林基地建设则已初步成为农民群众造林的主战场。除去宜林荒山和迹地更新造林,植树造林的主战场不断向城镇村庄、乡村公路、沟渠两旁、农田林网等延伸,向房前屋后及多年未复耕的坡耕地、园地拓展。不仅如此,树种结构也不断调整和优化,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占造林总面积扩大,珍贵和乡土优良阔叶树种也是近年来造林的新亮点。
不但要种树,还要把树种活、种好。“十一五”期间,在省林业厅组织的核查中,我市人工造林面积核实率、成活合格率和营造林质量管理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这得益于我市在提高造林成效与质量上的不断努力。同时,森林经营的意识也得到加强。例如,惠安县结合补植、补造工作,将2005年以前营造的近2万亩经济价值较低或非适地适树的树种进行了更换和调整。德化县则提出了建设五大林业基地的目标,大力营造竹林、速生用材林、绿化苗木、特色经果林,进一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为了提升现有林分的质量,各地还积极开展大径材培育、中幼林抚育间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步伐,提高林地生产力。
未来五年 优化林种结构
未来五年,我市关于全市营造林的初步设想有:继续优化树种林种结构,加大力度发展珍贵树种、速生树种,着力营造阔叶林、混交林,定向培育大径材、珍贵用材、工业用材等,并制定低产低效林分改造规划,通过采取全面更新、补植补造、抚育管护等措施,提高低产林蓄积量和生态功能。同时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管理,确保种植一片、成活一片、成材一片,实行质量责任到人的全员质量管理、贯穿于育苗、整地、栽植、管护等每个环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和落实到每个部门的全行业质量管理。此外,我市还将抓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丰产竹林、名特优花卉和经济林、生物质原料林等基地。其中,生物质原料林基地,将围绕发展生物能源、生物制药产业的需要,重点鼓励种植油桐、无患子、山苍子等。
来源: 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