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市共完成重点防护林建设任务277329亩,其中人工造林82039亩。完成建设重点生态公益林250万亩。同时,我市大力抓好生态公益林、重点防护林、碳汇林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均已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春季绿化造林任务。
此外,我市率先落子林业碳汇,走出一条绿化新路。2008年11月,我市5家企业捐资520万元,加上市政府拨出1000万财政资金,成立国内首个地市级碳基金专项——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到目前为止,我市已经开展实施5个、面积1万6千亩的碳汇造林项目和2万亩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试点。今年我市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洞头、平阳、苍南、鹿城等地森林城市(城镇)规划编制工作。
不过在市林业局局长徐顺东看来,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市的绿化还存在“短板”,原来的植树造林工作还存在着不足。
温州历年来构建的“绿色大屏障”大多分布在人居罕见的山上,却没有延伸到人口集中的城市、城镇和平原,如果从高空往下看,能发现温州的“绿”是一块块与人居“泾渭分明”的“绿”。从另一方面的一份数据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温州的平原绿化面积只占平原面积的10%,而一个省级森林城市的平原绿化指标为18%以上,温州绿化的总体指标是不错的,但人居集中的城市、城镇所需要的平原绿化就略显不足,这是温州绿化的“短板”之一。
同时,观念上对植树绿化的重视也存在不足。这其中有部分客观原因,温州“人多地少”的状况,使得人们对土地的要求总是“地尽其用”,因而绿化面积总是被忽视的,此外近年来的不断攀升的地价,让城市、城镇中的土地“寸土寸金”,按照短期价值来计算,用“金贵”的土地批“绿装”就显得“不划算”。但除去这些客观原因。徐顺东表示,对绿化的重视不足还体现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上,举个例子:市区的人民路的塘河沿岸,照现在的建设森林城市的眼光来看,这一带沿河以建设成城市绿化景观带为佳,而如今已经规划建设成住宅和商店,难以再建设大片绿地。
此外,近年来我市对平原绿化、交通干线沿线的通道绿化、江河沿岸绿化等任务的完成。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要绿化”而不是“想绿化”,表现在外就是绿化留有空间不足,或是留给绿化的空间条件恶劣。徐顺东说:“温州境内的高速道路沿线的绿化都存在“绿量”不足的问题,因为当初在规划征地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留有绿化面积,如今再征地补植,成本已经大幅上涨。”此外,一些工程项目最后留给绿地的空间往往存在倾倒填埋了许多建筑垃圾或是埋设有管道,这些空间对建设绿地来说并不适宜。
温州的平原绿化构成也存在着不足,在徐顺东看来,是乔木不足、本地乡土树种不足。“温州的平原绿化需要更多由乔木构成的小树林,而非草坪和景观绿化。”徐顺东说,构建城市中的小树林可以调节小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减低噪音、净化空气等多种优势,这是草坪和单棵景观树木所不能及的,而且树林一旦形成相比,养护成本也比草坪和景观树木较低。
(来源:温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