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加快建设绿色山西,实现城乡生态化,对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林业部门已经提出了全省林业生态建设“两步走、翻一番”的跨越发展目标,即:全省森林覆盖率到2015年达到24%,2020年达到28%以上,由目前的14.12%翻一番增长到28%,全省森林面积将达到6000万亩。这一目标的提出,描绘出了实现绿化山西的路线图。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力承担在地基。林业生态建设要实现“两步走、翻一番”的目标,必须有牢固的物质基础——种苗。“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林木种苗作为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和基础经济产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建设和转变发展方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实现种苗的超前发展,才能为大规模绿化山西提供良种壮苗。可以说,抓种苗是一件打基础、管长远的大事。
我省目前的种苗生产能否担当绿化山西的前锋,种苗工作如何在生态兴省战略中先行实现跨越发展?9月27日全省林业种苗工作太谷现场会议召开前后,记者借机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数量保障得到改善 部分品种已成品牌
近年来,随着我省造林绿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种苗工作也乘势而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为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作为一项绿色朝阳产业,在各地调整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农民增收致富添了把力。
目前,我省育苗生产的大致布局是,晋北地区以油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针叶类苗木为主,晋中以白皮松、国槐、白蜡、桧柏等城镇园林树种和花灌木为主,晋南以华山松、法桐、柿子、石榴等乡土树种为主。
一组数字反映了当前我省种苗生产的规模: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育苗面积达到64万亩,总产苗量21亿株,预计可出圃合格苗木10.6亿株,除部分大规格苗木和个别品种短缺外,数量基本能满足荒山造林需求。在种子方面,全省共生产调剂各类种子100万公斤,除白皮松、樟子松等小量品种短缺外,其余种子也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目前,全省育苗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仅太谷县北洸乡一个乡镇的苗圃数量就达到26家。从业者从这项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产业中获得较好的回报,去冬今春全省苗木收入近15.5亿元。其中岚县的油松苗木收入0.8亿元,而太谷的园林树种和花灌木收入则达到2.4亿元。
省林业种苗站站长张芝庆认为,灵活、多元的生产形式,保证了种苗生产的规模,并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全省各地的苗圃数量达到13218处,其中国有苗圃占13.29%,集体苗圃占16.1%,民营企业和个体苗圃占70.61%。以国有苗圃为龙头,乡村集体苗圃为骨干,民营个体育苗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育苗体系已初步显现。
在生产过程中,各地苗圃积极引进良种,推广容器袋培育等实用技术,促进种苗的品质不断提升。今年春季全省容器育苗达3亿多袋。部分市县的种苗已经闯出品牌、形成规模,如汾阳的核桃、岚县的油松、石楼的侧柏、关帝和中条林局的白皮松、管涔林局的云杉等都已远近闻名。
针对种苗生产呈现出的上升趋势,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省林业厅要求全省造林工程所用种子和苗木,必须持有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检验证和植物检疫证,销售的种子和苗木必须附有全省统一印制的标签。目前,全省11个市、9个省直林局和32个县(区)已建立了专门种苗执法管理机构,成立了种苗执法质检队伍。
结构性矛盾仍突出 发展机遇空前有利
在全省种苗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且部分已经创出品牌的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有的已经不能适应林业生态建设跨越发展的需求。
专家指出,我省种苗产业的发展不足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种苗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苗木生产结构仍不合理。全省造林绿化所需的大规格苗木和经济林苗木部分仍需省外调运。据调查,今年各地工程用苗约13.3亿株,需从外省调用的苗木超过5亿株,仅此向省外流出的绿化资金达5亿元。二是种苗生产市场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特别是缺乏一批综合性苗木花卉交易的大型市场促进苗木流通。三是种苗生产高科技含量依然偏低。虽然我省的良种育苗有所增长,但据国家的良种使用目标(良种使用率51%)还远远不够,与先进省份相比有相当距离。四是种苗生产补贴性资金依然很少。目前国家、省只有育苗计划和一些基础设施投资,没有育苗补助资金。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和专家在不断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拿出有效举措。可以肯定的是,当前种苗生产面临着绝佳机遇,省林业厅厅长耿怀英认为:“全省种苗产业应抓住空前有利的形势做大做强。”
去年,省委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决定实施生态兴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今年,省政府《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2011-2020年)》即将下发,省政府办公厅已下发了《创建林业生态县实施方案》,省人大常委会于前不久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决定》,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形成了 “五位一体”强力推进的良好格局,林木种苗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从内需市场的角度看,在全省造林绿化工程对种苗的需求保持旺盛的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林改工作极大地释放林业的发展潜力,广大林农和造林业主对良种壮苗的要求更为迫切,平陆县农民吴宏伟说:“以前是‘有种就采、有苗就栽’,现在林子是自家的,买苗木就是买收成,必须货比三家,择优选种。”
今年,国家启动林木良种补贴政策,进一步提振了各地发展种苗产业的信心,为种苗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2006年国家林业局依据《种子法》相关规定提出了林木良种补贴的建议,今年5月下旬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0年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6月财政部以《关于拨付2010年林木良种补贴试点资金的通知》正式给各省拨付了良种补贴资金。目前,我省已到位600万元,分别补贴给4个国家良种基地280万元,5个省级良繁基地320万元。据了解,下一步我省还要建立一批省级良种基地,省里也要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补贴。
改革创新抓住机遇 瞄准市场集中发力
目前,省林业厅已经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种苗生产的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争取利用3-4年时间把全省育苗面积扩展到85万亩,基本解决苗木短缺和苗木品种规格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到‘十二五’末,全省育苗面积争取达到100万亩,全省造林绿化良种使用率达到65%,基地供种率达到90%”。
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规划目标,推进种苗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9月27日召开的全省林业种苗工作会议提出要 “壮大国有的,扶持民营的,盘活市场的”,通过深化改革和引导扶持,帮助各种所有制的苗木生产企业扩大生产,确保供应,同时加强林木种苗与市场的对接,保持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悉,下一步我省将在确保国有苗圃土地使用性质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股份制经营,让职工以资金、劳力、信息等形式入股,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将非公有制林木种苗纳入行业管理,列入林业贴息贷款项目予以重点扶持,争取每个市打造1个苗木大县,一个县扶持3个以上苗木大乡。
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标准的同时,我省还将着力建设政府调控与市场运行相结合的生产供应体系,加强林木种苗生产与市场的对接,通过扶持中介组织,联合千家万户,建立良性循环的苗木大市场。未来我省将以太原、晋中为中心向南北辐射,建立3个到5个种苗大市场。
事实上,成立苗木花卉中介组织联合千家万户抱团闯市场,在我省已经有成功的范例。太谷县苗木花卉协会吸收495户农户为会员,建设生产基地3200多亩,带动全县1.43万户发展苗木产业。协会通过技术指导、品种推广、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办法,年均销售苗木花卉3000万株。在这个协会的努力下,我国黄河以北各地都有“太谷苗木”。
提高科技含量是促进种苗发展的又一手段。我省将依托现有骨干苗圃,发挥区域优势,建立一批油松、白皮松、国槐、云杉、本地杨柳等大型优质乡土树种苗木和绿化大苗培育基地,提高我省苗木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省林业种苗站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容器育苗、全光喷雾扦插育苗、塑料大棚、工厂化育苗等技术,努力提高苗圃集约经营管理水平和现有科学技术的应用率和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