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的大兴安岭,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尽管远隔数千里之遥,但是上海的老克勒们似乎早已熟悉了这片绿色氧吧,因此,善于享受生活的他们,让上海至呼伦贝尔海拉尔每天只有一趟的航班班班爆满。
过去总有一种印象,认为大兴安岭在黑龙江境内,其实不然。大兴安岭95%以上的林区面积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大约14万平方公里,其中只有1万平方公里散落在黑龙江境内。在内蒙古东北部的林区,大约11万平方公里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管辖境内,2万多平方公里分布在内蒙古各盟市地方林管局管辖范围内。
树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灵魂,这里是以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为主的重点国有林区。由于多年采伐,这些强阳性树种显得越来越脆弱,几乎是单层同龄纯林,抗逆、抗疫性弱。为改变这种状态,内蒙古大兴安岭阿里河林业局开始引进用材、果实价值都极高的“树奶牛”——西伯利亚红松,建立了全国唯一一个西伯利亚红松采穗圃和良种基地。
西伯利亚红松浑身都是宝,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渐危物种,加之分布地域非常有限,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北部,想要其走进大兴安岭并非易事,然而阿里河林业局中心苗圃在西伯利亚红松采穗圃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上,迈出了举国瞩目的关键一步。
1995年末他们进行了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引进新疆、赤塔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实生苗,营造试验林约20亩,培育苗木数万株。从1994年开始进行育苗试验和造林生产,陆续调进赤塔、乌兰乌德、阿巴干等种源的种子十余批,至今已培育出优良的西伯利亚红松苗木近200万株。1999年建立西伯利亚红松采穗圃,2005年底西伯利亚红松良种基地正式获国家批复,2009年良种基地开始定植。
苗圃负责人告诉东方网记者,在多年的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了一整套利用樟子松容器苗做砧木,在温室大棚中嫁接、管理,成苗后再定植的有效方法,保证了较高的成苗率和定植成活率,2005年他们的嫁接成活率达到99.4%,被东北林业大学的专家称为“创造了嫁接史上的奇迹”;他们还创造了高枝异砧多头嫁接的方法,成为西伯利亚红松种子园、采穗圃快速繁殖的实用技术;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总结出以劈接为主,通过采用侧枝嫁接、形成层与形成层对接等方法,以提高穗条利用率的经验,打破了习惯上只用顶端枝条嫁接的传统,既节省了外汇又保存了珍贵的种质类型,加速了种子园的建设进程。2009年培育出第一批阿里河种源的西伯利亚红松苗木,充分证明了西伯利亚红松可以在阿里河实现子代繁育。2010年西伯利亚红松推广示范项目已经获得批准,并播育了1500斤种子,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苗木。
经过14年的科研攻关,西伯利亚红松已成功扎根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这项研究成果对于改变当地单一的造林树种、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