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6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重庆考察时,给予“森林重庆”高度赞誉:“森林重庆建设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具有世界的眼光。不仅创造了一年种下十年树的新奇迹,探索了大规模林业投融资的新模式,开辟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为推动全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树立了榜样。”
森林重庆,已经超越了单纯种树,建设生态环境的范畴。
“一年种了十年树,十年要造百年林,彰显了重庆‘生态立市,绿色新政’的理念。”重庆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表示,通过逐步建立起“生态系统稳定、人居环境优良、生态产业发达、生态文化丰富”的目标体系,明确建设生态屏障,保证生态安全,培养生态公民,使“森林重庆”担负起树立中国生态模范、弘扬生态道义的历史责任。
绿色民生
老工业城市的嬗变
“对于我们来说,有钱赚,有实惠就是民生!”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村民杨新超是远近闻名的女能人。
“以前,枣子不值钱。现在好了,枣子还在树上就被人包下,近几年每年都有近2万元的进账。”看着抽出新芽的枣苗,杨新超乐开了。在羊角镇、土坎镇,像杨新超这样种植枣树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多达上百户。过去无人问津的荒山疙瘩,现在成了农民眼中的“金宝贝”。
“民生的概念是丰富多彩的,不但饱含物质感受,还有精神感受。重庆建“绿都”,就是加速推进‘绿色民生’的具体体现。”重庆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说。
在渝中区,对于59岁的退休职工陈大爷来说,养肺的、养眼的,还有一个休闲好去处,这就是最大的民生。曾几何时,市区里的汽车尾气让他饱受折腾,城市里鲜见绿树,更缺乏聊天散步的去处。
2008年后,“绿色民生”的惬意就直逼陈大爷而来———渝中区大刀阔斧地建起了“社区公园之城”。拆危建绿而成的公园小巧玲珑,不仅绿树成荫,诗词歌赋更融入其间。居民不仅推窗见绿,还可休闲健身,读书娱乐。
这样的公园正在渝中区“遍地开花”。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两年来,全市共建设各种公园430个、绿化干道198条、高速公路1577公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自然氧吧,城市的品质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绿色民生,这是重庆这个老工业城市的追求,更是一个新兴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
绿色战略
年轻直辖市的宣言
2008年初,重庆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林业作为全市的重要战略,加快森林城市建设,充分挖掘山地资源,努力变“荒山、穷山”为“青山、宝山”;
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正式把建设“森林重庆”作为该市品牌建设目标之一,推向全球;
8月,全市森林工程大会,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打造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系统稳定的“森林重庆”;
9月,一场以“开发致富之山,打造宜居之城”为主题的种树行动在全市打响,仅9月26日当天种树1000万多株。
10月,市政府向国家林业局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绿色战略”的相继出台,赋予了重庆“比肩京津沪,森林重庆先行”的光荣使命。
这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掀开大幕一年后,山青梁绿,生机尽显。
重庆中低山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7%,属亚热带气候,森林资源发展的土地潜力巨大。现有林业用地611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近50%,活立木蓄积13019万立方米,到2012年可达16118万立方米。
通过大力开发拆危建绿、拆围现绿、见缝插绿等打造宜居新亮点;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桉树、笋竹、干果等速丰林、经济林基地拓展了农村致富新途径。
“这是一种超前、极具前瞻意识的战略。”中国林科院一位专家说。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在四个直辖市中率先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且是在全国首次以省级架构全面创建。
目前,追求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统一已成为全球的时尚潮流。亚特兰大、堪培拉、墨西哥城、莫斯科等城市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森林城市。超前的绿色战略打造出领先的绿色发展环境,领先的绿色发展环境将在竞争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当前城市竞争激烈,以超前战略打造绿色环境,破解“千城一面”,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特色,从而吸引高端人才和产业,这就是竞争力,就是影响力。
如今,重庆准备进一步扩大开放,参加新一轮城市经济竞争,建设森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
绿色行动
科学发展的实践
累计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1118万亩,占2200万亩建设任务的50.9%,投入资金239亿元,森林覆盖率今年将达到37%。
“一年种了十年树”———这是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背景下,重庆启动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绿色行动所创下的骄人成绩。
这样成果如何“炼”成?
“市场、行政、理念三大杠杆撬动了一个‘森林重庆’。”吴亚说。
市场杠杆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大量涌入,掀起一次次千军万马上山植树的浩大声势,全市投入森林工程的社会资本达79.7亿余元,全国各地共100多家知名企业投奔重庆森林工程建设。如今,全市陆续涌现出一大批规模造林的社会投资者全市除渝中区外,每个区县至少有5个以上的造林大户。
一根竹、一桶油、一盘果、一朵花、一杯茶———在农村战场,各地以产业促造林的思路,形成了竹子、油茶、柑橘、金银花等一批基地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完善的现代林业产业。
行政杠杆的撬动效应,更使森林重庆战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强有力的推动下,由“羞羞答答迈碎步”转向“大步流星跨越式前进”。
江洲立交生态林、宝圣立交生态林、鸿恩寺森林公园、龙头寺森林公园、华廷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在主城区,这一批气势磅礴的示范项目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郁郁葱葱、别具一番风格。一批干道绿化示范、城市义务植树样板、拆危建绿、城市大公园建设等具有震撼性和视觉冲击力的工程相继竣工,整个主城种下50余万株大树。
一年多时间里,市、区县两级财政直接投入森林工程建设的资金高达111余亿元。
理念杠杆是森林重庆战略得以急速推进的根本动因和持续动力,生态文明理念成为社会各阶层、各个职业群体的共识。
森林重庆战略带来了“大山大水大绿化”的思路,使城市绿化的品位和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主城区战场还从广度和深度上向社区挺进,让群众感受到森林重庆战略带来的“贴身实惠”。
“与其高薪聘请高级人才来大渡口发展,不如营造一个生态环境让他们不请自来。”大渡口区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率先制定了绿色空间规划,成为全市公园最多、绿地面积增量最多的公园之城。与此同时,该区在全国首开先河创建的园林式工业园区,不仅成为森林重庆建设的“样板间”,更通过挑商选商引进了一批优质工业项目和管理人才。
在这次重庆历史上前所未闻的绿化运动中,发轫于市委、市政府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深刻浸润着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群体的每个人的心脾。生态文明理念才是推动森林重庆战略只争朝夕的根本动因。2008年以来,全市5800多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新建义务植树和纪念林基地400多个,共植树2.8亿株。
绿色高度
重庆人的世界眼光
绿色战略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把握和预判,更体现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高度。
“重庆栽树,具有世界的眼光。”今年4月,国家林业局长贾治邦给予重庆林业工作高度赞誉。
具有世界眼光的重庆栽树,又栽出了些什么呢?
栽出了理念———森林既能富国,又能富民。
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是我市的第一个生态工业园。正是工业园内的良好生态环境,吸引了6家世界500强、9家中国500强、21家上市公司落户园区。
森林,在成为招商引资,集聚资源的生产力的同时,也富了农民。在“森林重庆”建设中,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在栽树和管树中获得务工收入。2009年,全市的林业产值超过了200亿元,农民工参与“森林重庆”建设达5400万个工日,务工收入达30.8亿元,来自林业的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400元。
栽出了文化———彰显执政理念,激发精气神。
2009年9月,重庆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生态文化协会,把生态文化融入了栽树中。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等联合开展了森林重庆社会“八创”活动。
栽树栽出的生态文化,在市民中形成了一种精气神,凝聚起3200万重庆人建设美好家园,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激情。
栽出了产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栽树的直接目标是生态,但重庆栽树却延伸了生态的内涵,栽出了富国富民的产业。
在“森林重庆”建设中,重庆市结合栽树,新建了250万亩速丰林及特色经济林基地,初步形成了森林旅游、木竹加工、苗木花卉、木本粮油、森林食品、木本药材六大优势产业。各区县在栽树中,突出自己的资源、气候等优势,栽出了一大批特色林产业生产基地。如秀山的金银花,酉阳、彭水的油茶,大足、荣昌的笋竹,永川、丰都的速生桉,奉节、忠县的柑橘,以及江津的花椒、黔江的蚕桑、武隆的大枣、涪陵的荔枝等。栽树,已成为“万元增收工程”的主战场。
栽出了风貌———“大火炉”将变成“大氧吧”。
九龙坡区彩云湖湿地公园,占地1600亩,采用了高科技的生物净化方法,不仅净化了水质,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运动的场所,已由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重庆是有名的“大火炉”,但伴随着森林城市建设的步伐,这里将变成一座“大氧吧”。
在主城区,已经建成了鸿恩寺森林公园、龙头寺森林公园、双山森林公园等面积上千亩的城市大公园;建成了210国道生态鲜花大道、高新园华延生态隔离带、江洲立交城市森林精品工程等。全市新增城市绿地8.5万亩,其中主城区人均公共绿地增加到11.69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34.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6%。
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在新一轮的扩城中,50%的地将作为绿地。在老城区的拆迁中,一半的地用来建绿地和绿化广场。
当前,随着两江新区的成立,森林两江大幕业已拉开。重庆,将因此彻底地改变“大火炉”的面貌,变成一座生态绿城。
绿色畅想
国家森林城市向我们走来
“森林重庆,碧水三峡”,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的理念,也是一幅进一步增进民众福祉的民生蓝图。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式启动以来,重庆已经奏响了一曲绿色畅想曲。
“森林重庆”———以统筹重庆城乡造林绿化为契机,全面保护和拓展城市森林重庆系统,形成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多维城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产业发达、村容整洁新农村,打造“宜居之地,绿色乡村”。
“碧水三峡”———以保障三峡工程长治久安为目标,重点恢复和完善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建立库区两岸重要的森林生态屏障,在三峡库区形成秀美森林景观,全面遏制库区水土流失,再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市委、市政府以5年为期限,在2012年以前成功申报国家森林城市,并在2012年至2017年巩固提高。
目前,全市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城市建成区覆盖率达到33%;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岸绿化率、道路绿化率接近80%,均已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要求。
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基本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资源增长、生态优良、产业发达、文化丰富、助农增收、山川秀美,使重庆森林城市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都市区,森林城市规划布局“二环四山十带百园”。在非都市区,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为“百带百园”。在农村,森林建设布局为“四地四旁”森林生态体系。通过森林工程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城市呈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景;农村建成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山地森林化、社区园林化的绿色乡村。
重庆,国家森林城市正在全市人民的绿色实践中诞生!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