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长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省林长制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引领,统筹好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发展,3月20日,淮安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史志军,市长、市总林长顾坤签发淮安市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关于全面加强林长制工作推动绿色高地建设的令》。
总林长令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扛牢使命担当。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生态文明领域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扛起职责使命,发挥好林长制在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要压实各方责任。发挥林长职能,严格执行林长会议、巡林调研、发布命令、监督问责等履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林业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督促推进的作用。凝聚各方合力,各级林长制相关单位要发挥职能优势,通过联席会商、联防联控等形式,丰富“林长+”内涵。二要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基层力量,各镇街要明确机构承担林业工作,推进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加大保障力度,优化资金分配,确保基层人员基本待遇,推进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三要落实督查机制。做好市县两级林长制自评系统填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跟踪督查,巩固省级林长制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及时发函提醒;对工作成效突出的,要积极向上级推荐申报表扬激励。
总林长令指出,要加大管控力度,筑牢林业安全防线。深入落实2023年1号、2024年1号省总林长令,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灾害防控力度,提升林业安全水平。一要重点重抓森林防火。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地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林业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大野外火源管控力度,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加强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区等重点森林分布区的智能监测预警、以水灭火、防火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配套设施覆盖率达到省级要求。推进森林防火队伍整合组建,强化日常训练和应急演练。广泛宣传教育,筑牢森林防火思想防线。二要严控林业有害生物。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能力,推进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4.22‰以下。推进科学治理,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改善树种结构,提高自然控灾能力。三要强化林业执法监管。加大林业案件查处整改力度,深化行刑衔接机制,持续压降重点地区涉林违法案件数量。推进林业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林业执法能力,切实“去存量、遏增量”,守护好全市的“绿水青山”。
总林长令要求,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各级政府要履行国土绿化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一要践行科学绿化理念。坚持科学生态节俭造林,注重适地适树,优先使用彩色化、效益化等树种。严防“重栽轻管、只栽不管”,加大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低效林改造力度,提升生态质效。二要合理规划绿化布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落实非耕地造林空间,坚持挖潜增绿,推进沿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和黄河故道等绿色廊道建设。优化完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高标准实施绿美村庄建设,打造城乡一体的绿美人居环境。三要不断增厚绿色家底。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时节,全力做好作业设计、种苗供应、人员组织、资金筹措等工作,深入实施全民义务植树,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质量完成全市2.26万亩造林绿化任务。
总林长令明确,要统筹要素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林业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各地林业部门要统筹谋划,各级林长要主动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用林要素保障工作,做到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一要推进林保规划编制。完成林地落界,加快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合理划定林地,提升林地管理能力,建立完善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的林地保护利用体系,优化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林地空间格局。二要提升审批服务质效。推动用地用林合并审批,承接好省级委托实施的部分项目使用林地行政许可。进一步深化业务融合,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做好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审核审批质量。三要强化用林要素保障。科学调配涉林资源要素,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要素保障政策,对“两重”“两新”和重大项目用林等需求做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