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秃矿坑到满目绿荫,从巨型矿坑到碧绿湖泊,从满目疮痍到肥田沃壤,从生态伤疤到网红乐园……如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一座座废弃矿山就像被施了“美颜术”,焕发生机、披上绿装。
近5年来,马鞍山市推深做实林长制,探索市场化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累计投资近3亿元,完成各类矿山治理53座8550亩。原先伤痕累累的露天矿山化身为市民休闲娱乐、家庭出游的网红打卡地。
市场化+央企,废弃矿山变绿坡
跟随无人机的视角,在屏幕上看到,修整加固后,丁山矿区平缓的边坡上铺满一层绿色。
这里原先是一座东西长约480米、南北宽约340米、深30—70米的矿坑,多年开采活动破坏了原始地貌。
马鞍山采用“政府投资平台+科研院所”模式推进矿区生态修复,引进社会资本,先治理投入、后收益补偿,通过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推进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丁山矿区矿山修复期间,由雨山区城投和中钢矿院签订出资协议,注册成立新的项目公司马鞍山市晟沃生态修复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综合治理和矿坑回填修复方式,解决矿区地质灾害、矿坑酸水等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废弃矿坑自我“造血”,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市场化+特色经济林,废弃矿山变湖泊
站在马鞍山向山地区的凹山湖畔观景平台上俯视,翠绿色的椭圆形湖面犹如一面镶嵌在大地的“巨镜”。
这里原先是被誉为马钢“粮仓”的南山矿凹山采场,经过100年开采,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巨型矿坑,长1230米、宽1050米、最高标高+115米、最低开采标高-210米。
2017年凹山采场停产转入生态修复,采用“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模式,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在边坡种植元宝枫、杜仲、山桐子等附加值高的树种共2000多株,复绿面积200多亩。修复后,百年矿坑现已打造成美丽的凹山湖,周边裸露山体也成为经济价值极高的林地。
市场化+林长制,废弃矿山变良田
“以前这里山石裸露,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采石坑,周边居民都不敢进入。现在这里路通了、水通了,多年的荒地变成良田,我们也得到了实惠。”马鞍山市含山县仙踪镇张塘村村民张大姐笑着说道。
这里原是仙踪镇河刘建筑石料矿,矿区面积700多亩,多年开采使采矿区内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坡体存在多处不稳定的危岩体。
含山县将此作为全县林长制改革重点工程,县级总林长挂帅,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采取政府主导、含山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的模式,进行矿山治理。两年生态修复,原矿区环境得到极大改观,废弃资源公开处置反哺生态修复,不仅高标准修复了900多亩土地,还补充了543.6亩耕地、245.4亩林地,预留了后期运营建设用地,盘活了土地资源。
市场化+文旅,废弃矿山变乐园
进入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沿坡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宽广的水面。水面一侧山体斜坡框架梁内种满了绿植,滑翔飞艇来回穿梭,从山体伸出的玻璃观景台可以360度高空俯瞰美景……
这里曾是当涂县国安采石场,是一座开采砂岩的露天矿山,历经10多年开采,形成一个东西长330米、南北宽300米的不规则多边形矿坑。
当涂县政府引进浙江省温岭市十八道地动物观赏园,建设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项目,把原国安采石场废弃矿坑治理一并纳入,作为旅游项目整体规划。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由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管理有限公司对矿山进行修复,投入资金8000万元,高质量完成130亩矿区修复任务。
如今,这里已成为集动物观赏、科普教育、生态休闲、户外体验于一体的知名“网红”打卡乐园,解决上千人就业问题,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甘婵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