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赣州抢抓机遇、担当实干,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四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累计利用林地面积达1046万亩,林下经济年综合产值达257.95亿元;毛竹低改149万亩,建设笋用竹林基地28万亩,年综合产值68.68亿元,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政策引领强保障。赣州市委、市政府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动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市财政统筹安排了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森林药材、森林食品和森林康养业发展。2022年全市新增林下经济发展面积52.51万亩,其中,新造森林药材与香精香料5.52万亩;森林食品涉及林地46.99万亩,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1704.82万元,发放林业产业振兴贷贷款超2亿元;建设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2个,专业大户960家、家庭林场223个、农民林业合作社363家,林下经济从业人员达到73万人次。
突出特色抓重点。赣州坚持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林药、林禽、林菌、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基地,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建设江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相结合,逐步构建“一乡一品、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兴国县积极打造林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珍稀、高端水果新品种“太秋”甜柿,大力扶持公司、合作社建设“太秋”甜柿基地,通过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江西省林科院、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江西农大林学院等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果实的产量与质量大幅提升,盛果期亩均收入可达两万元以上,远高于其他经济林收益,各地自发前来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全县掀起了一股种植“太秋”甜柿的热潮,“太秋”甜柿产业已成为兴国县极具发展前景的特色林业产业。
优化模式兴产业。赣州积极推进林下经济产品发展模式调整和升级,强化林下经济产品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如:崇义县着力推进南酸枣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扶持江西齐云山食品公司延伸南酸枣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了从种质资源保护和培育,到野果采集、生产、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南酸枣产业链,公司研发的南酸枣系列食品年产值突破10亿元,平均年缴税2000余万元,为3000余户农民增加年收入3000余万元;安远县吸取赣南脐橙产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提出锥栗经济林新品种引育和产业发展新的发展理念,以“小锥栗”推动“大产业”,切实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通过四五年种植带动发展,先后有双芫、浮槎、长沙、版石、欣山、天心、龙布等乡镇的林农进行种植,通过对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引进“华栗”系列优良品种,并在栽种、水肥管理、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技术服务,有效的帮助解决了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题。全县现有种植户137户,种植面积达到4863亩。
健全服务促发展。赣州培育推广“公司+基地”或“合作组织(村委会)+基地+农户”或“公司+村集体(含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大力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提高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形成千家万户农民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局面,促进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经营。如瑞金市万山竹业专业合作社经过十年发展,实现了从最初以砍伐销售原竹的单一粗放型向以经营笋材两用林,生产水煮笋为主,笋干加工、原竹生产为辅的精细复合型的转变,合作社投资增加到2700万元,经营的毛竹林达10333.3亩,其中笋用林3100余亩,资产总额达3090.5万元,年产值从最初的50万元增加到2245.5万元,立竹1500多万根,2022年生产生产罐装笋5.1万罐,生产原竹4000吨,笋干5万斤,2022年实现利润228.6万元,先后承担了江西省毛竹笋材两用“良种良法”水肥一体化喷灌示范推广、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竹类研究所“毛竹笋材两用水肥省力化”等科技创新推广项目的实施,2016年被认定为“江西省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018年被认定为“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同时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联合省林科院、省林学会,加强适宜发展的主导产品和优势品种的推广宣传,全市共开展林下经济技术宣传活动28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次。
(作者:黄泽锋 张伟 编辑:袁梓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