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广西竹类研究专家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的野外发现原生美丽箬竹,这是时隔42年后专家与这种竹类的再一次碰面。
1981年,广西林科院竹子分类学家戴启惠首次在广西桂北地区发现原生美丽箬竹,并将其命名为Indocalamus decorus Q. H. Dai。美丽箬竹自从发现后就作为园艺品种进行扩繁推广,目前有用于城市园林花境造景。然而在此后的40多年时间里,野外再也没有任何有关原生美丽箬竹的采集记录。
2023年9月中旬,广西林科院和柳州市林科所竹类研究团队组成“柳州竹类种质资源联合调查组”对融水多地开展竹种种质资源调查。广西林科院竹子分类专家黄大勇在沿山崖壁上发现一丛形征特别的箬竹。该箬竹矮且小,其幼竿节间和竿箨鞘背面都密被白粉,且箨鞘背面被贴伏的黑褐色疣基刺毛,基部无长硬毛。这些特征让调查组最终确定,这就是在野外多年未见的原生美丽箬竹。
据悉,美丽箬竹株型矮小,普通箬竹高1.2-2米,而美丽箬竹仅高0.4-0.8米,美丽箬竹在野外与其他植物竞争阳光时相对较弱,其次其生长在杉木林缘,并且叶型相对箬竹更小。
此次发现野生美丽箬竹,完善了该物种的具体分布信息,对分布较小的竹种种群的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柳州开展竹类种质资源调查,进一步掌握本区域内的竹种类、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本底资源,更加科学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侯静雯 卢宗军 韦岑妮 邓毅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