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苏州市申报国际湿地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苏州市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评选结果,“三山岛多层围隔湿地修复项目”等十个案例入选苏州市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
近年来,苏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涌现出了一批技术集成度高、运行效果佳、可示范、可推广的湿地生态修复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滩涂湿地、小微湿地四大类型,现已成为区域湿地生态保护亮点,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绿意空间,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生态支撑。
本次评选经初审筛选、实地考察和专家评选等程序,梳理总结了苏州市多年来的湿地生态修复成效。从湿地修复的方式来看,十佳湿地修复项目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近自然类型的修复,这一类修复主要基于NbS理念,采用自然的修复方案,通过地形整理、植被恢复等辅助措施,最大程度发挥自然的力量,恢复湿地生态,如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是沿太湖滨岸带湿地修复的典型,有效提升了湿地滨岸带的水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目前该区域连续多年发现红头潜鸭、凤头潜鸭、骨顶鸡等鸟类数量超过2万只,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太湖三山岛湿地公园的复层围隔修复技术,是大中型湖泊内岛屿型湿地修复的典型示范。第二类是人工净化型湿地,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构建人工湿地,主要用于进一步处理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等产生的污水,如福星污水厂尾水湿地修复项目,探索出一条在高开发强度的城市建成区,缺少建设用地的条件下,利用片区河道(非主要排涝通道)或滩地建设人工湿地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将尾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降解, 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有效改善水质。第三类是小微湿地修复。根据国土资源三调结果,苏州8公顷以下的小微湿地斑块超过5万个,它们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对整个城市生态至关重要。如天福湿地修复案例属于小微湿地的范畴,该区域是长三角高度现代化城市群中一块难得的生态保留地,经过湿地生态修复,停留了全国10%的鸟种数,入选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当前,苏州市正在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开展苏州市首届“十佳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是推动创建的重要宣传手段,也是总结推广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形成引领示范效应,为太湖流域乃至全国湿地修复和保护提供“苏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