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对相关土地问题进行了规范。
《意见》指出,部分地区也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
由于城市建设的浪潮推进,苗木行业发展在前几年进入无序扩张现象,大量基本农田进入苗木市场。目前苗木存量出现严重过剩的问题以及同质化低级竞争难题,许多省市苗木出现严重滞销,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严重影响粮食的生产。
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2月16-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又重申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现象,随着中央的政策规定的逐层逐级严格实施,未来国内苗木行业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震荡整理期。
尽管这些政策对苗木市场的打击很大,但实际也对全国苗木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增加粮食供给起到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01这次退林还耕政策是全国性推行,只要是基本农田,清退责无旁贷,有的地方政府有配套资金对及时退出的耕地有一定政策补偿。
02清退后的基本农田在2021年秋季要力争转换面貌,达到复垦条件,利用规模优势种上农作物,做到当年有产量,当年出效果。
03这次基本农田新的保护政策将加快对苗木市场的重塑洗牌,对消减产能过剩是一个促进,对今后苗木价格上涨也有一定影响,对没有占用基本农田的林地苗圃经营主体是绝对利好。经过退林还耕后,随着经济复苏,苗木市场将重新走上上升通道。
04广大苗木经营企业,希望政府给与充分的过渡期,避免运动式退林,造成大量苗木人为损坏和浪费,同时期待政府对有价值的优良苗木有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或个人经营者协调可栽植的林地尽量移植苗木,同时期待地方政府增加退林还耕的补偿标准。
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仅作为学习交流之用,如有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