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在延安市延长县启动。计划到2025年,陕西53个市县区,建成国家储备林基地168万亩,到2035年,国家储备林面积将达420万亩。
根据《陕西省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9—2035年)》,陕西将在53个县(市、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等措施,着力培育乡土树种,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努力营造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
到2025年,建成国家储备林基地168万亩,其中人工林集约栽培21.84万亩、现有林改培146.16万亩。长城沿线重点发展侧柏、油松、樟子松、榆树、杨树、旱柳等生态储备林和大径级用材林;黄桥林区重点发展辽东栎、柴松等工业原料林和大径级用材林;关中北山重点发展辽东栎、七叶树、梓树等工业原料林和生态景观林;秦巴山区、汉丹江两岸重点发展栓皮栎、桦木、漆树、榉树、椴树等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到2035年,达到420万亩,其中人工林集约栽培54.6万亩、现有林改培365.4万亩,一般用材林基本实现自给,珍稀用材树种种植面积稳定扩大。
陕西处在全国心脏地带,是唯一全境都在黄河与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陕西秦岭是祖脉秦岭之芯,是母亲黄河之芯,是黄土高原之芯。全省南北狭长,降雨量从北往南300毫米到1400多毫米的带状分布,决定了带状植被分布,也决定了生态空间带状特征。
根据自然环境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陕西生态空间保护修复,从北到南可分为陕北长城沿线生态修复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关中平原生态协同发展区、秦巴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白于山区生态修复带、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关中北山绿色重建带、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带、汉丹江生态经济走廊带,即“四区五带”。
文章来源于央视新闻客户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