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勇担当 逐浪前行展作为
——宁夏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风吹稻浪,绿载山川;逐梦小康,情燃大地。当前宁夏,“火力”全开。
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宁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并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
这对于正处在转型关键期、动能换挡期、爬坡追赶期的宁夏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总书记着眼国家战略和大局、立足宁夏当前和长远、紧贴百姓期望和梦想,亲自擘画“美丽新宁夏”的宏伟蓝图,标定方位、明确定位、圈出点位;赋予建设先行区的时代使命,使宁夏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联动全局全盘,“美丽新宁夏”不仅是宁夏的,也将是全国乃至世界的;总书记的信任和嘱托,对于全区干部群众,是一次理念的再启迪、思想的再解放、信心的再坚定、力量的再凝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自治区党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及时安排部署,迅速掀起热潮。总书记宁夏之行后,自治区党委先后召开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深学细学、入脑入心;召开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决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吹响了贯彻落实“集结号”,按下了先行区建设“启动键”;对沿黄各市县(区)重点项目进行现场集中观摩并召开总结大会,掀起项目建设比学赶超热潮,推动高质量发展“甩开膀子”迎难而上……全区上下把巨大鼓舞转化为实干动力,建设热情潮涌黄河两岸、发展足音澎湃“三山”脚下、奋斗之志激越塞上江南,美丽新宁夏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方位重新审视 谋定而后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浪奔浪涌,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依托区域、流域成长的城市群、经济体快速崛起,“顶级平台”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
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日千里;发展,囿于一隅、坐等观望,不进则退。同样,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都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黄河流域岁岁安澜,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中西部的协同发展、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对于沿黄九省区而言,“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不仅是必须担负起的使命责任,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作为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宁夏能否抓住机遇奋身一跃,至关重要。
一方面,宁夏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富、因黄河而美,得黄河之利而久享盛名,黄河安澜则宁夏安康。
一方面,宁夏三面环沙、生态脆弱“先天不足”,加之长期过度依赖资源、不计环境代价的粗放发展,致使积累于脏腑的“慢性病”开始在肌体显现,辗转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宁夏号”逐渐行至“水穷处”,再不抓紧“拐弯”“转舵”,再不跳出舒适区奋起直追、换道前行,与东部、中部地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可能会在等待和观望中历史性地错过。
登上时代大船,需要一张新船票;逐浪时代航程,需要一个新引擎!
黄河,是宁夏的母亲河、生命河、幸福河。而今迈步从头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仍然在黄河!
入井观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
突围,必须站位全国、胸怀全局、放眼流域,把握关键点、抓住着力点、找准起跳点;必须换一个角度、谋一个“长度”、变一种力度,做强长板、补齐短板、筑牢底板。
谋划,始于2019年冬天——是年12月,自治区党委一个月内接连召开八次、九次全体会议,重温深学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宁夏和2019年在郑州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总书记对宁夏“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加强黄河保护”“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的要求,科学审视宁夏生态实际、发展现状,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部署。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鲜明导向和“生态优先”的战略抉择,完全符合宁夏发展现状、发展实际,高度契合百姓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的追求变化,全区上下从思想到行动迅速“合拍共振”。
战略落地,“抓手”为重。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稍有好转,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便深入沿黄市县及贺兰山、六盘山区域实地调研,多次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厅局部门专题会、相关专家论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反复论证求证,深入思考谋划。
“塞上江南因黄河而闻名,神奇宁夏因黄河而美丽,宁夏人在保护黄河上有特殊使命、特殊责任、特殊职责,要以感恩之心尽好保护之责。”
“我们身在上游,当思全域。如果源头污染了,下游就难逃被污染的命运。”
……
胸怀、责任、担当被反复提及、着重强调。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主持召开相关会议,聚焦重点、分析难点、疏解堵点,亲自指导规划编制、方案细节。
为求精准,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联合组成十多支调研队伍,蹲点县市区,调集50年以来的气象资料,深挖局地局部生态变化,采集数据万余个,追踪风云轨迹、寻找实例典型、觅求科学支撑,形成了多篇含金量高、参考性强的调研报告。
6月3日至5日,全国两会刚结束,自治区党委举办领导干部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专题研讨班。陈润儿深入分析宁夏的生态方位、生态地位、生态定位,提出宁夏是全国重要生态节点、联动着全国的气候格局,是全国重要生态屏障、关乎着全国的生态安全,是全国重要生态通道、调节着水汽交换,进一步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努力把宁夏建设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部署。
“守好生命线、建设先行区”,一子落定,涟漪千层。现任省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民主党派人士纷纷感慨:站位全国审视宁夏生态、这是第一次,以生态布局谋划长远发展、也是第一次;这是一篇以山河为笔的大文章,起笔落子贯穿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抓黄河就是抓发展、保黄河就是保生态的思维,抓住了要害、抓住了关键。
站在新时代的新方位,换个角度看宁夏,宁夏不小;找准站位谋发展,宁夏大有可为。
定位精准聚焦 扛起新使命
只有把山川江河装进胸怀,才能设身处地为其谋划未来;只有把百姓利益置于最高,才能躬身实践给其最好。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到河南、甘肃等地实地考察。
6月8日下午,总书记专程考察了黄河吴忠市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总书记在宁夏指出,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总书记对自治区党委贯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让宁夏干部群众有了等不起、慢不得的迫切,有了跳起来、跑起来的热切。但建设先行区是“从零开始”的全新试点,怎样建、建成什么样,全区上下翘首以待。
观念优先比资源优先更重要。
既然是黄河流域的先行区、通向“美丽新宁夏”的先行区、担当时代使命的先行区,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谋划推进,必须思想更解放、认识更到位、举措更务实。
陈润儿在不同场合强调,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不仅要深刻领会字里行间“人民至上”的情怀、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还要用总书记重要讲话中蕴含的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把握问题、解决问题。
《实施意见》是建设先行区牵头管总的“第一步”。征求意见稿形成后,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多轮讨论审议修改后,陈润儿又密集主持召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自治区政协领导班子、省级离退休老干部、党外人士、专家学者等座谈会,集思广益、汇聚众智,重视程度之高、听取意见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一个共识汇聚形成:“服务”本身就是机遇,只有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才能更快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全国发展大潮中,在“水大鱼大”的江河湖海中打通循环、舒展筋骨、强健自身,在“服务”能力和层级的提升中形成区域竞争力;站位全国看宁夏、立足流域看宁夏、跳出宁夏看宁夏,既是应当肩负的职责使命,也是行之有效的发展之道。
一种认知逐渐明晰:建设先行区,承载着国家战略、凝聚着国家意志,事关沿岸人民福祉、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历史文化传承、事关区域经济发展、事关综合国力提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设先行区,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重塑宁夏发展空间、产业格局、区域环境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举措,必将引领宁夏未来发展走向。
自治区党委谋划“第一步”的全局站位和精准定位、推动“第一步”的鲜明态度和工作方法,为先行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
“切口”的精准,往往决定全局。
宁夏的发展,有了水、一切都好办,没有水、一切都无从谈起;有了水、就有了源头,没有水、就走到了尽头。
解决水问题,宁夏努力了半个多世纪——纵观自治区成立以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围绕解决水问题的脱贫史、奋斗史,尤其是被冠以“苦瘠甲天下”之名的西海固地区,苦在缺水、穷在缺水,曾经百姓拉一方水要走过山路“十八弯”,对水的企盼贯穿了几代人的生命轨迹。
缺水,地域上也明显分布不均——南部以彭阳、泾源、隆德为代表的六盘山地区,封山禁牧、流域治理,汗水换雨水,近些年年均降水700多毫米;中部干旱带的同心、红寺堡等地,老天不垂怜、风雨少光顾,一度“种棵树比养个娃娃还困难”;北部以贺兰山为分界线的区域,恰好处于200毫米等雨线,得益于屏障护佑,降水稳定。
用水,“粗”与“精”的矛盾始终未解——一方面水资源匮乏,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一方面粗放式用水普遍,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九成以上,有限的资源没有用在发展的刀刃上。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下,宁夏南部山区、中部干旱带的水之难、水之困已经得到根本解决,与“苦瘠甲天下”的历史一起翻篇、成为过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根深大地,水有了新的使命,也面临新的矛盾——用水、兴水、护水,让每一滴水绿色健康、物尽其用,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中亟待破解的课题。
大自然是一个生命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须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根源调养、循环改善、全域联动。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陈润儿提出:通过10到20年的努力,力争前10年全区年均降水量增加20%,后10年再增加20%,使全区年均降水量增加到400毫米左右,形成局部生态小气候。
年均降水400毫米,意味着宁夏将彻底改变缺水现状,全境都是“塞上江南”!
愚公可移山,但能不能让风云改道?
答案是肯定的。
有这样两组对比鲜明的照片:
上世纪80年代末,六盘山光秃秃的崖壁上,当地干部群众背着树苗、踩着人工石梯躬身攀爬,剖土植绿;2020年夏天的同一个地方,摄入镜头的是一片恣意浓稠的绿色,松涛澎湃、诗意满怀;
1992年,彭阳县王洼镇孙阳村的一处丘陵山地,造林队队员肩上扛着树苗铁锹、腰带上系着干粮水壶,挥洒汗水治山理水,黑白的照片里尽是荒山秃岭。如今的彭阳,梯田花海、淡妆浓抹,携一身五彩斑斓自信地立于山川大地。近20年来,彭阳县降雨量从300多毫米攀升到700多毫米,小流域治理的“彭阳经验”享誉全国。
从穷山瘦水到青山绿水,从为生存而生态到为发展而生态、以绿为“开路先锋”执甲“四个一”林草产业,实现翠色成峰、山绿民富、产业兴旺,固原的发展实践证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坐等风调雨顺天公赏饭,不如以梦为马主动出击。
通过项目建设、工程措施、保护治理,让等雨线“北拓南移”,不是挑战规律、叫板自然,而是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以解决水问题为主线、以生态建设为生命线,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打通南北、融合东西、发力全域——以黄河、六盘山、罗山、贺兰山“一河三山”为坐标,构建黄河生态经济带和北部绿洲生态区、中部防沙治沙区、南部水源涵养区“一带三区”,以“一带”辐射带动“三区”高质量发展,以“三区”护卫支撑“一带”生态保护建设,形成互促联动、相得益彰、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黄河干流宁夏断面水质Ⅱ类进、Ⅱ类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Ⅱ级标准,让山修养生息、让水柔美洁净、让林枝繁叶茂、让田沃野千里、让湖清澈见底、让草集中连片、让沙创造价值……
一个生态“扇面”就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大景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聚力区。
把自然还给自然,把美好留给百姓,这样的先行区,让人如何不向往!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陈润儿代表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表态:保持历史耐心、扛起时代使命、拿出实干行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负重前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创造经验、打造样板。
细品余韵深味,有“六盘山”的精神传承,有“彭阳县”的奋斗之志,有“绿意盎然”的冲劲干劲,是撸起袖子干大事的姿态,是以“我辈中人”的不懈奋斗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新宁夏”的历史担当。
点位竞相发力 处处霁颜开
接踵而至的几场秋雨,渴了一夏的旱塬被滋润得亮眼迷人,山峁上、沟梁间、塬野里,铺陈上了一层细密锦簇的茸毯,芳草接天、绿意缭绕。
同心县城到下马关镇的公路两侧,曾经移民迁出后留下的残垣断壁和赤土焦黄已不复存在,有些年头的白杨、柳树、榆树像老兵一样立在塬上,护着脚下的土地;新栽种的草灌木、文冠果借着秋雨蹿出地面一截,奔腾着、欢闹着涌向山的尽头。
翻过“山头”,满目苍翠一直蔓延到田间地头、老百姓的心头。
下马关镇是同心县乃至全区“十一五”期间最大的县内生态移民乡镇,全镇4.5万多名移民的后续发展和8万亩土地的高效利用,让当地领导干部辗转求索了近10年。
窖坑子村2000多亩芦笋地里,一排排滴灌喷头紧挨芦笋根茎,一人多高的笋枝随风摇曳成一片深绿色的海洋。戴着粉色头巾的瞿雪正埋头锄草,今年3月以来,她从这片芦笋地里挣回了近2万元工资,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到半年,这块芦笋地和村头的扶贫车间仅务工收入“产出”170多万元。
南安村由闽商曾仲明等3人投资建设的闽宁绿丰香菇基地里,百余座现代化智能菌菇大棚拔地而起。村头的冷藏包装车间里,穿着棉服的小媳妇们正娴熟地分拣着菌菇。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催化下,这里不仅种出了菇伞上能开出花的“香菇皇后”,还催生了马忠梅等一批想要跟随香菇产业干一番事业的新生代移民。今年27岁的马忠梅走路带风、说话就像制成干片的香菇一样嘎嘣脆,姐妹们称她是“乘风破浪的姐姐”——春节前还是花100元钱都要伸手向丈夫要、整天围着仨娃和伙房打转转的家庭妇女,如今是基地管理人员,月薪近5000元。“我的梦想是成为像曾总那样的人,不仅自己富起来,还要带领更多姐妹富起来。”蹬上劲的马忠梅,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不嫌累。
“南安村的香菇产业从无到有,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支持。下半年,我们将把体量扩大到现在的3倍,把基地建成孵化平台,不仅吸引村民参与种植、管理,还要引导他们承包大棚自己当老板。”8月20日下午,刚刚由同心返回厦门的曾仲明,在电话里说起南安村乡亲们的变化,赞不绝口。此时,2000多公里外的曾仲明,正在谋划着一盘依托先行区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的“大棋”——借助企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以南安村为圆点整合拓展宁夏菌菇市场,做大规模、完善链条、做强产业、实现双赢。
从一家一户庭院里葱茏的玉露香梨到菌菇、芦笋、黄花菜、西葫芦,如今的下马关正换挡“绿”“富”驶入新赛道。“2010年刚搬下山时,移民年人均收入3000元,今年可突破1万元;过去一亩地里一年的收入现在一天就能收回来。”下马关镇党委书记董占平说,曾经“万人愁”“愁万人”的下马关能甩掉穷帽子、走上新路子,最关键的是在精准脱贫政策指引下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增收致富产业。
气象数据显示,同心县2008年降水量191.7毫米,2019年降水量291.4毫米,11年间增长了100毫米,生态建设见缝插绿、产业结构向绿调整“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正在逐步显效、释放红利。
同心县只是“一带三区”布局上的一个点位。
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各地各部门奋力推进先行区建设,在路径选择上坚持试点、试验、示范,在目标定位上立足率先、排头、先行,在工作重点上牢牢守住生态、开放、创新,谋项目、抓项目、建项目,“燃”劲十足。
自治区党委带头树榜样,近几个月来领导会见频繁密集——蒙牛、伊利、新希望、光明来了,要在宁夏谋划布局高端奶全产业链;中粮、双汇、伊赛、隆基、商飞、正威、格力来了,要和宁夏携手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透过这些领军企业的宁夏选择,一条条围绕先行区建设、立足优势再造新优势、重塑宁夏产业格局的产业链清晰可见,谋的都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千亿”,干的都是老百姓期盼已久的大事。
自治区政府使出“洪荒之力”贯彻落实政策、出台配套政策,全力护航市场主体成长壮大,旗帜鲜明与企业同甘共苦、共渡难关,推动纾困政策“可感直达”,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推动政企交往“亲清”与共。
省级领导们也多了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职务”——一个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组建一套专门班子,一名省级领导包抓一个重点企业,形成长效机制,久久为功、接续推进,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区上下集中精力谋、聚精会神抓、积聚力量干,重大项目引擎作用不断凸显:截至6月底,全区重大项目开复工1277个,完成投资635亿元,占上半年全区完成投资的86%,带动全区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17.1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首次。
沿黄河由南向北,堤防达标、河道整治、环境治理、生态绿化、数字监管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遗留矿坑治理、葡萄长廊、河道水生态、滩涂湿地、堤路绿化、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点位”项目多头并进;黑山峡水利枢纽、银川都市圈东线供水等“梦想型”工程成功进入国家总盘子,重点推进。
“我们在环境保护上有过深刻教训,交过‘高昂’学费。”中卫市委书记何健表示,中卫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站,理应在先行区建设中当好“先行者”。治理黄河、保护黄河,中卫立志“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改变过去跟着问题跑、追着问题改、零敲碎打被动围堵的局面,实施19项工程,谋划储备中长期项目200多个,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制氧项目从立项到投产仅156天、发电项目从立项到投产不到一年、重组中各种复杂问题处理政府从不缺位,宁夏建龙集团负责人感慨道,是宁夏环境、宁夏速度催生了企业的宁夏梦想——“我们将全力推动产品定制化、生产智能化、企业绿色化发展,以追求每一吨钢的价值为链条,把宁夏建龙的产值做到300亿元。”今年,石嘴山市围绕先行区建设重点实施的115个项目中,“转”字无处不在,从“建龙信心”便可窥见其挥别“煤海”驶向“蓝海”的决心。
行走于银川经开区智能终端小镇,“大干30天、交付41万平方米”的巨幅标语格外醒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是这个新生代小镇的最大特点,两期75万平方米厂房全部投用后可实现产值150亿元。从智能终端小镇到轴承小镇,在吸引生产电子元件、智能穿戴、智慧医疗等企业栖息于此的同时,以他们为“点”吸引而来的前后项、上下游、相配套企业正一波一波在路上,链式承接、集群发展成为必然。而这,只是银川经开区的“一翼”,随着汉尧石墨烯、隆基单晶硅的千亿级布局和全产业链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柔性链”“创新链”“替代链”的加速形成,“高端”将真正成为银川的内在气质和产业魅力。
……
伴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全面铺开,一个全新的宁夏正款款走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美丽新宁夏,是一个破浪前行的美丽新宁夏、是一个令人无限期待的美丽新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