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云 文/摄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傲霜凌雪,极富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绽放在寒冬腊月的冰天雪地,广受国人喜爱。
1月4日,第九届鄢陵蜡梅梅花文化节拉开帷幕,产业论坛、招商推介、精品展览、特色旅游等一系列活动将持续至2月9日。
鄢陵蜡梅冠天下。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充分发挥蜡梅独特优势,实现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冬季到鄢陵赏蜡梅
开幕当天,精品展现场,蜡梅花色娇艳、清香四溢,人如潮涌、气氛热烈。
在记者看来,蜡梅古桩盆景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朽木繁花,用来形容蜡梅盆景也许再合适不过。看似枯死的古老树桩,数根枝条上却繁花朵朵,显得生机盎然。娇艳明黄色与灰白色枯木形成鲜明对比,意境深远,极为耐看。
各种规格、造型的盆景吸引现场观众品头评足,蜡梅盆景的巧夺天工令他们流连忘返。
有典雅清逸的盆景,还有枝条弯曲盘旋的大规格造型蜡梅。弯弯曲曲的枝条上,花朵密集,远远看去一片金黄,极为养眼。
芬芳四溢的现场,蜡梅花艺作品、切枝产品、蜡梅花境等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
开幕式正值蜡梅早花品种盛花期,各个展销市场、生产种植企业基地都迎来大量客商。
在乔磊园林,园内主游道两侧栽种了大量造型蜡梅,整个园子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冬天的甜蜜”。
世界蜡梅园是目前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达3000亩,2018年开始建设,已种植30多万株共60多个品种的蜡梅。
记者考察时,这里绝大多数蜡梅尚未开放,但一些颇具特色的产品类型引起记者注意,比如高干蜡梅。
高干蜡梅一米多高,主干明显且挺拔,排列整齐,场面颇为壮观。
“蜡梅为丛生小灌木,我们尝试改变其形态,培育具有明显主干的蜡梅苗木,可以极大提升产品品质,同时也提升基地景观品质,为游客创造更好的观赏体验。”鄢陵县林业局前局长张文科介绍说。
流连在鄢陵各个基地,你总能发现一些新鲜事物。
在新科园林,有一个展台,上面陈列着一束束精巧的蜡梅花束。
“多少钱一束?”有游客很感兴趣。
“一束8枝,售价35元。”主人说。
其实,这不是现场售卖,而是网上直播销售。主人介绍,大约半个月前就开始网上直播,已卖出10多万元。
网络直播切花销售虽然算是新生事物,但记者发现,在酒店餐桌上也都摆放了数根蜡梅小枝的花瓶,别致、淡雅。
冬季,蜡梅是这里的主角。
产品形态走向丰富
盆景、苗木、切花,蜡梅多元化开发途径广泛。
在鄢陵,蜡梅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房前屋后遍种蜡梅,还常常剪几枝插在花瓶喜迎春节。
鄢陵蜡梅文化悠久,北宋时期即成为宫廷贡品,以蜡质厚、香味浓、颜色艳、花期长等著称,至今有逾1300年的栽培种植历史。
清朝刑部尚书王士祯一句“鄢陵蜡梅冠天下”令鄢陵蜡梅闻名于世。
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蜡梅作为一种特色产业,并未得到应有重视。直到1985年,鄢陵蜡梅才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由于蜡梅广受喜欢、种植广泛、致富效应明显等,1985年,鄢陵正式明确蜡梅为县花。
古老的盆景制作技艺、传统的生产种植技术重新被捡起来,特色富民产业的优势逐渐得到发挥,全县蜡梅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目前,鄢陵蜡梅种植面积5万亩,从业人员1.2万人左右,年总产值近6.57亿元。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花木大县鄢陵苗木种植面积稳中有降的趋势明显,但蜡梅面积仍保持稳中有升。
盆景、绿化观赏苗木是最主要的两类产品,其他品类的开发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
无论在展销现场,还是各个企业园区,盆景几乎随处可见,是各个企业的主打产品。
作为最成熟的一类产品,鄢陵蜡梅盆景早已获得广泛认可。开幕当天精品展现场的人气,就足以说明这一切。
2009年6月,鄢陵古桩盆景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苗木生产方面,新品种开发,如将丛生灌木苗培育成乔木、独干苗等,渐成气候。
张文科介绍说,有一家企业正在尝试培育特色更鲜明的苗木,比如定干高度为3米的高干蜡梅。
这类产品与众不同,他看好其市场前景。
就在去年,在成都,他曾经看中一批高干蜡梅,非常感兴趣,结果对方告诉他单价1万元,令他大为感慨。
开发不同类型的蜡梅苗木产品,在鄢陵逐渐成为共识。
盆景、苗木之外,切枝、蜡梅化妆品等也广受业内关注。在开幕当天举办的蜡梅产业论坛上,重庆农技推广站研究员杨灿芳分享了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蜡梅开发经验。
静观镇拥有蜡梅1.2万亩,年产值9000万元,亩产值约8000元。
多元开发是静观蜡梅产业的主要措施,目前,除了切枝,还开发了蜡梅茶、化妆品、车载香水等。
旅游开发也是重头戏。“静观蜡梅旅游不仅有景观,还有产品、有美食、有会所、有娱乐、有节会,总之是全方位的。”杨灿芳说。
产品形态多元化,鄢陵蜡梅正在努力。
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不是第一次到鄢陵。此次参会到达当晚,时间尚早,想出门走走,闻香赏花。
遗憾的是,酒店偌大的花园内,没有一株蜡梅,道旁、绿地等处也难觅踪迹。
酒店没有种蜡梅,街头公园绿地同样也是。走在鄢陵的大街小巷,你是看不到蜡梅的身影的;参观考察时,驱车驶过城乡主干道,也还是看不见蜡梅。
在蜡梅传统主产区,这有点不可接受。
现在城镇化进程迅猛,一些新开发的小区、公共绿地、市民广场等,完全可以遍种蜡梅,形成地域特色植物景观。但在记者印象中,室外似乎就没见过蜡梅。
“赏蜡梅,得到各个企业的园子里去,的确不正常。”张文科说。
这是什么原因?问过几位当地专业人士,没有一致的明确答案。
按记者理解,主要应该是苗木产品本身的问题。在当地,没有大批量的大规格绿化观赏苗木,尤其是缺乏可以突显其独到价值的高干蜡梅这种特色产品。
鄢陵种蜡梅,跟其他种类苗木一样,基本上都是生产中小苗,大苗、特色苗其实并不多。
记者见过的最大的一片蜡梅林就在花博园内,树高不到3米,总量应该也不过千株左右。其他蜡梅大树资源,真的没见过。
世界蜡梅园刚种下的独干小苗,产品形态是新颖,但规格实在小,树高不过一米多。
真正成规模的蜡梅林少,又导致另一个问题:切枝产品开发。
重庆静观的蜡梅,切枝产品是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因为那里的自然野生蜡梅林分布广泛,切枝资源丰富。
“花农卖蜡梅枝跟赶集一样,摆地摊,一小捆也不过二三十元。”杨灿芳说。
在鄢陵,没有大面积的蜡梅林,也就没有这样的产业基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区都将切枝作为产业开发方向,尤其是大中城市周边,蜡梅切枝在冬季非常受欢迎。
杨灿芳非常看好蜡梅切枝市场。
蜡梅切枝线条优美,是我国冬季传统插花艺术的重要素材,近年来在日本、欧美等市场开始受到欢迎。
“不像月季、百合等鲜切花冬季生产需要温室大棚进行加温处理,蜡梅为露地栽培,生产过程管理粗放,病虫害少,是一种低碳产业,将成为冬季鲜切花市场的主流、首选。”杨灿芳说。
关于鄢陵蜡梅切枝开发,除了资源贮备的原因,张文科还分析了另一个原因:气候。
他认为,鄢陵地处北方,冬季气候严寒,时有极端天气出现,对于蜡梅花的品质有一定影响,融雪渗入花苞后结冰,往往不能开花,“像重庆北碚坐在蜡梅树下打麻将、蜡梅院内吃火锅是不可能的”。
产品开发上还有一点,记者也颇有感受,这就是蜡梅盆栽。
目前的盆景产品往往走高端路线,稍好一些的定价三五千元,得好几个人才搬得动。
其实,在个人消费、居民消费渐成主流的今天,不妨开发一些价格亲民、风格大众的盆栽产品,让蜡梅也能走进千家万户。
蜡梅产品无论什么形态,大众化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