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当前,百色市林业生态与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成效初显。
一、百色市林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百色市2018年全年预计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7.83亿元,增长5.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林业增加值25.96亿元,增长9.7%,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13.1%,拉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1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百色市2007-2018年林业增加值分别为7.05亿元、7.72亿元、7.78亿元、11.92亿元、12.6亿元、15.18亿元、16.22亿元、18.94亿元、19.43亿元、21.02亿元、22.57亿元、25.96亿元,2018年林业增加值总量是2007年的3.68倍;
百色市2007-2018年林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5.28%、5.61%、0.22%、30.75%、2.99%、12.21%、3.02%、12.33%、5.37%、3.68%、6.68%、9.68%,年均增长速度为7.9%。林业经济发展较快。如图2所示: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百色市2018全年预计林业产值38.45亿元,增长10.6%;其中,林木的培育和种植产值5.11亿元,增长9.0%,占林业产值比重13.3%,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1.6%,拉动林业产值增长1.2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13个百分点;全社会竹木采伐产值21.21亿元,增长15.4%,占林业产值比重55.2%,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6.7%,拉动林业产值增长8.5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林产品产值12.14亿元,增长2.7%,占林业产值比重31.6%,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3.8%,拉动林业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拉动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0.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百色市2018年规模以上植物加工油、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加企业工业产值48.14亿元,占林业产值38.45亿元比重的125.2%,比林业产值多9.69亿元。
百色市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8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952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183元,增长10.1%,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87元,增长24.3%。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2338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中,第一产业经营纯收入4534元,增长7.8%;第二产业经营净收入167元,增长9.2%;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1008元,增长22.3%。第一、第三产业是农民经营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一产业经营纯收入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收入分别为2783、631、1032、88元。第一产业林业经营纯收入占第一产业经营纯收入比重为13.9%,增加了农民收入的份额。
2016-2018年百色市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6.98亿元、6.41亿元、1.15亿元,其中,2016-2018年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81亿元、2.19亿元、0.82亿元,分别占2016-2018年百色市林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0.3%、34.2%、71.3%。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二、林业生态与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成效初显
(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乡村生态进一步筑牢。依法加强自然生态资源管护,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重大工程实施,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促进了森林、石漠化等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稳定,城乡生态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广大民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乡村振兴的生态本底进一步筑牢。近年来,百色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的林业发展战略,扎实推动“六个林业”(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法治林业、效益林业、人文林业、服务林业)建设,有力实现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的同步发展、互促并进。
截至2018年底,百色市林地面积(按国土规划面积)226.26万公顷,占全市行政区域面积362.01万公顷比重62.5%,百色市实际经营林地面积为287.39万公顷,占全市行政区域面积比重79.4%;森林面积2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6%,活立木蓄积量1.23亿立方米。除田东县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外,百色市林业自然保护区涉及11个县(市、区),占全市县(市、区)个数的91.7%,共有1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治区保护区4个,分别为广西雅长兰花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全市自然保护区个数的22.2%,国家级自治区保护区类型分别为兰科植物及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百色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6.6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6.85万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比重18.7%,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市行政区域面积比重10.1%,占全市森林面积比重14.3%。2018年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100.7万公顷,占全市行政区域面积比重27.8%,占全市森林面积比重39.3%。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林地面积、生态公益林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及数量均居广西第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2393亿元,为广西唯一实施生态功能评价地级市。百色市争取中央、自治区林业项目资金10.03亿元,资金总量排全区第一。
通过自治区审查鉴定古树名木12382株,其中古树10879株、准古树1486株、名木17株,完成认定、挂牌工作,签订古树名木管护协议,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完成天然商品林核定落界工作,严格执行“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2018年百色市没有采伐天然林现象发生。2018年全市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资金兑现任务为4973万元,完成兑现3944.4万元,完成率为79.3%。
(二)抓住机遇,用活政策,国土绿化连创佳绩。大力实施重点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全力实施森林生态修复行动造林项目、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营林项目、通道两侧森林景观改造行动营林项目、造林绿化项目,加快国土绿化,着力提升森林质量,林木的培育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增加林农收入。
1.百色市2007-2018年完成植树造林(包括荒山造林、有林地造林、采伐迹地更新造林面积)分别为2.32万公顷、2.81万公顷、4.09万公顷、4.19万公顷、3.61万公顷、4.53万公顷、4.56万公顷、3.91万公顷、4.38万公顷、3.8万公顷、4.22万公顷、3.84万公顷,2011-2018年连续第八年造林总面积排全区第一。2018年植树造林面积是2007年的1.66倍,造林面积比2007年多1.52万公顷。百色市2007-2018年完成植树造林增长速度分别为28.85%、21.04%、45.43%、2.58%、-13.81%、25.31%、0.74%、-14.4%、12.21%、-13.32%、11.0%、-8.9%,年均增长速度为6.4%。
2.百色市2007-2018年完成育苗面积分别为297公顷、186公顷、155公顷、121公顷、178公顷、195公顷、245公顷、343公顷、435公顷、413公顷、402公顷、458.6公顷。百色市2018年育苗面积是2007年的1.54倍,育苗面积比2007年多161.6公顷,年均增长速度为-2%。
3.百色市2007-2018年完成四旁(零星)植树面积分别为208.51公顷、301.02公顷、404.88公顷、511.79公顷、442.84公顷、379.00公顷、422.20公顷、586.96公顷、653.82公顷、545.43公顷、569.00公顷、600.47公顷。百色市2018年四旁(零星)植树面积是2007年的2.88倍,四旁(零星)植树面积比2007年多391.96公顷,年均增长速度为1.1%。
4.百色市2007-2018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包括成林、幼林)分别为10.70万公顷、13.26万公顷、11.83万公顷、11.25万公顷、15.05万公顷、14.81万公顷、16.92万公顷、24.05万公顷、30.68万公顷、21.51万公顷、24.18万公顷、30.28万公顷。百色市2018年森林抚育面积是2007年的2.83倍,森林抚育面积比2007年多19.58万公顷,年均增长速度为7.9%。2018年森林抚育面积占全市森林面积比重为11.8%。
(三)富民产业茁壮成长,林农经营收入大幅度增加
百色市始终把发展绿色富民林业产业作为抓好“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增加优质木材、林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富民产业,努力打造产业集群,促进了自然资源的有效转化与利用,带动了农民林业收入快速增加,加快贫困户脱贫,助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
1.严格执行森林木材采伐限额监督管理。2007-2018年全社会木材采伐量分别为121.96万立方米、132.7万立方米、107.9万立方米、169.22万立方米、173.52万立方米、201.46万立方米、196.43万立方米、226.59万立方米、211.18万立方米、288.05万立方米、304.39万立方米、350.49万立方米;2018年全社会竹木采伐量是2007年的2.87倍,全社会竹木采伐量比2007年多228.53万立方米,年均增长速度为9.8%。2018年,全市年森林采伐限额416.6万立方米,其中,常规限额398.8万立方米,追加限额17.8万立方米。2018年全市使用森林采伐限额350.49万立方米,占年总限额的84.1%。全市木材生产平稳有序,基本满足林农和林业企业的生产需要,保障市场的供应需求,是百色市山区县贫困户主要脱贫重点产业之一。
2.产业精深加工不断提档升级。百色市2018年木材加工(经营)企业达636家,其中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人造板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企业45家,其中,右江区7家、田东县2家、平果县7家、德保县1家、那坡县1家、凌云县5家、乐业县2家、田林县15家、西林县1家、隆林县4家;其中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26家、规模以上人造板制造企业19家;加强木材流通管理,保障森林资源安全。严格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完善木材检查站布局,强化流动巡查,统一木材检查执法装识,规范执法检查行为,实行违法运输木材追溯制度,切实制止违法运输木材行为,制定木材经营加工规划,合理布局木材加工企业,规范和整顿木材经营加工秩序,制止非法经营加工和收购非法木材行为。
百色市2018年规模以上木材加工锯材98.9万立方米(按平均出材率为0.7折算为原木141.28万立方米,再按平均0.7折为原木蓄积量约为201.83万立方米)、单板47.42万立方米、人造板133.63万立方米,折算蓄积量约为382.88万立方米,占2018年全社会木材采伐量350.49万立方米的109.24%(2018年木材加工产量包含往年库存木材产量),全社会木材采伐量基本上用于加工。
百色市2018年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人造板工业总产值为45.8亿元,比林业产值中全社会竹木采伐产值21.21亿元多24.59亿元,是全社会竹木采伐产值2.16倍。其中,木材加工工业总产值18.99亿元,占全社会竹木采伐产值比重89.5%,人造板工业总产值为26.81亿元,占全社会竹木采伐产值比重126.4%。
目前,已形成了以广西百色丰林人造板有限公司、广西春天木业有限公司、西林县嘉华木业有限公司、广西平果北融林木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重点企业,打造出“丰林”“万家春”“嘉华”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主要销往区内外,生产的中高密度纤维板、三聚氰胺板、生态板、木地板基材等精深木材产品很有市场声誉。
3.林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2018年百色市林产品产值12.14亿元,其中,油茶籽产值5.11亿元,增长5.2%;油桐籽产值1.78亿元,增长2.8%;天然松脂产值2.09亿元,下降1.6%;竹笋干产值2.13亿元,增长5.8%;野生植物采集产值0.72亿元,下降9.3%。
规模以上林产品加工(油茶、油桐、天然松脂加工)企业共有6家,精制食用植物油和非食用植物油加工工业产值2.34亿元,占百色市2018年油茶籽、油桐籽、天然松脂产值8.98亿元比重的26.06%。
(1)油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百色市现在油茶林总面积达12.1万公顷,面积居广西第一,全国第三。2017年4月百色市获“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市”荣誉称号。“百色山茶油”于2018年1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百色市共创建油茶“双高”示范基地69处;有95家油茶专业合作社,25家油茶企业,55名经济能人,86户种植大户,带动全市1.17万贫困户4.67万贫困人口发展油茶产业。组织百色市油茶企业参加东盟博览会、2018年上海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广州世界油博会等活动8场次。积极引导企业拓宽产品营销渠道,推进产品对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模式。2018年1月,百色市2.88吨山茶油首次出口台湾地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百色山茶油全产业链示范暨广西林业产业科技孵化园项目”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成功签约,油茶全产业链建设取得新突破。
百色市2007-2018年油茶籽产量分别为2.59万吨、2.84万吨、2.99万吨、3.19万吨、3.34万吨、3.58万吨、3.99万吨、4.53万吨、5.24万吨、5.35万吨、6.23万吨、6.55万吨;2018年油茶籽产量是2007年的2.53倍,比2007年多3.96万吨,年均增长速度为8.0%。
2018年油茶籽产值5.11亿元,全市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共有广西田东增年山茶油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田林县鑫福源山茶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家,精制食用植物油加工产量0.0427万吨,按平均出油率30%计算,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需要油茶籽原料0.14万吨,占全市油茶籽产量比重2.2%,规模以上油茶籽加工食用油企业少且加工油茶产量较低。按平均60-80公斤/亩油茶籽单产来测算,全市油茶籽投产面积10.7万公顷,占油茶种植面积比重88.4%,预测全市油茶籽产量应达到9万吨左右。
(2)油桐籽产量保持稳定。2007-2018年油桐籽产量分别为2.67万吨、2.97万吨、3.03万吨、3.12万吨、3.20万吨、3.5万吨、3.69万吨、3.95万吨、3.95万吨、3.97万吨、4.12万吨、4.24万吨;2018年油桐籽产量是2007年的1.59倍,比2007年多1.57万吨,年均增长速度为3.9%。
2018年全市油桐籽产值1.78亿元,全市非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有5家;非食用植物油加年工产量0.728万吨,桐籽的出油率按25%计算,规模以上非食用植物油需要油桐籽原料2.91万吨,占全市油桐籽产量比重68.6%。
(3)天然松脂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较快。2007-2018年天然松脂产量分别为0.68万吨、0.66万吨、0.7万吨、0.75万吨、1.05万吨、1.23万吨、1.42万吨、1.60万吨、1.88万吨、1.87万吨、1.93万吨、1.90万吨;2018年天然松脂产量是2007年的2.79倍,比2007年多1.22万吨,年均增长速度为10.1%。2018年全市天然松脂产值2.09亿元。规模以上松脂加工企业在西林县有1家。
(4)八渡笋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2007-2018年竹笋干产量分别为0.25万吨、0.25万吨、0.31万吨、0.35万吨、0.32万吨、0.37万吨、0.4万吨、0.45万吨、0.51万吨、0.49万吨、0.58万吨、0.62万吨;2018年竹笋干产量是2007年的2.48倍,比2007年多0.37万吨,年均增长速度为8.4%。2018年全市竹笋干产值2.13亿元。2006-2018年种植竹林面积累计2.26万公顷,其中,2011、2012年种植面积最大,面积分别为0.74万公顷、0.82万公顷,其中田林县2006-2018年种植竹林面积累计0.96万公顷作为县区中面积最大县份,占全市2006-2018年种植竹林面积的42.5%。田林县八渡笋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的竹笋加工企业有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在田林县六隆镇建有八渡笋产业(核心)示范区。按平均800斤/亩鲜笋(带壳)单产、1斤鲜笋(带壳)=0.7斤鲜笋(不带壳)、10斤鲜笋(不带壳)=1斤干笋测算,全部达到投产期,预测全市竹笋干产量应达到0.9万吨左右。
(四)绿化美化加快推进,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百色市严格按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总体要求,以全民义务植树、打造“绿色乡村”、编织“绿色通道”和创建绿化模范县、森林小镇、绿化示范村为抓手,积极推进乡村荒山荒地、道路、水系、村庄、“四旁”和农村庭院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努力增加乡村绿化总量,绿色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凸显,乡村绿化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不少乡村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已成为城市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目的地。2017年10月百色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平果、凌云等县获全国绿化模范县,2015、2016年全市共有1005个村屯获自治区绿化示范村。挖掘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休闲康养等新兴产业,助推林业经济发展,森林旅游收入提高。2018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量360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收入与休闲服务18亿元。
(五)涉林改革持续推进,林农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集体林改深入推进,确权颁证主体改革全面完成,“三权分置”改革稳步进行,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加速推进。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完善,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后续政策落实到位,集体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提高。2018年生态公益林面积100.7万公顷,2018年应兑现管护支出的公益林面积99.27万公顷(1488.98万亩),应获得补助资金22761.42万元,2018年百色市已兑付中央、自治区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1807.2万元,兑现率为95.81%。全市国家级公益林100.7万公顷(1510.78万亩),涉及全市169个贫困村,在册贫困户2.9万户9.21万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共21401.15万元,截止2018年12月21日共兑现20412.24万元,兑现率95.38%;结合精准扶贫聘请专职或兼职护林员组织实施公共管护,指导督促林权所有者组织开展自主管护,加强巡山护林,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破坏森林资源行为,聘请护林员0.74万人,平均约4人/村.居委会,人均年收入0.6万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涉林财政资金整合逐步推行,股权量化到户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地租+按股分红+劳务收入”和“林业共营制”等模式得到推广。
(六)强化林地管理,严格林地用途管制。认真贯彻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最严格的林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执行林地占用征收定额,严守林地红线。严格依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审核审批各类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完善审核审批程序和补偿办法。采用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及时更新林地“一张图”。加强国有林地保护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国有林地或改变林地用途,不得擅自变更国有林业单位隶属关系、下放经营权、改变经营范围。
三、林业生态与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短板突出
(一)乡村生态保护建设任务仍然艰巨。石山地区漠化面积需治理。低产低效林量大面宽,全市森林生态功能指数还低。山区极端气候天气频繁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外来生物入侵风险压力持续加大。
(二)优质林产品供给不足效益不高。林产品产地初加工转化率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油茶籽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家,数量少。
(三)造林面积、林木采伐量难以连年增加。木材采伐速度过快,森林资源“青黄不接”。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无论是国有林区,还是集体林区,都面临森林资源“断档”或枯竭的危险。受森林采伐限额的影响,近几年木材采伐量连年持续大幅度增长,可采资源减少,难以保证连年全年采伐量持续增长。营林资金短缺,造林质量不高,一是近几年林农的造林积极性没有砍树的积极性高,特别是山林到户后,分而不造,分而不治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造林质较低、成活率不高,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三是改种果园面积不断增加,可造林面积减少。
(四)人居绿化环境美化教化任重道远。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绿化美化的认识不足,主动参与绿化美化家园的习惯和风气尚待进一步强化。一些宜林荒山荒地、陡坡耕地、河滩地、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任务繁重。国省干道、通乡通村公路、水系、水库和村民房前屋后绿化模式单一,经济实用性和景观化结合不够,乔灌草立体配置不当。一些乡村住房长期空置,以致房前屋后及庭院杂草丛生,不少地方村民人畜混居,庭院脏、乱、差问题较突出。
(五)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百色市林区道路(含通村公路、机耕道等)平均路网密度低,导致木竹、特色经济林的可及度低,采运成本高,林业资源难以转化为资本。林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山区特色经济林遭遇极端干旱天气,损失严重。
(六)要素保障与政策支撑急待加强。农村土地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程度较低,土地撂荒、闲置普遍。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领军型人才匮乏。现行涉林项目资金补助标准过低,可用于作业道路、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影响产业基地的建设质量。
四、厘清绿色生态与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一级其它各地的居民,未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因此,百色市必须科学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辩证关系,厘清绿色生态与林业发展的思路重点与路径举措。
(一)厘清绿色生态与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百色市上下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绿色循环发展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总体要求,按照“生态打底、产业增收、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有民享、共建共享,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助力,坚持群众主体、政策导向,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不断提高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综合效益,进一步彰显绿色生态与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地位和作用,谱写新时代百色林业新篇章。
(二)处理好绿色生态与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三大关系
1.处理好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生态与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两翼,生态是基础,产业是关键,两者必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处理好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要划定并严守乡村生态红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制定自然资源限制开发负面清单和合理利用正面清单,划清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界限,依法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监管,确保乡村自然资源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
2.处理好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百色市抓住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的历史机遇,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需要补齐的短板还很多。必须要处理好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在生态建设上,要更加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着力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上下工夫。在产业发展上,要始终坚持以保障优质林产品有效供给为根本,更加注重林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突出抓好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百色油茶”林产品知名品牌,有计划新增引进组建油茶油深加工企业,增加林农收入。
3.处理好群众主体与政策导向的关系。村民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无论林业生态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必须始终将村民作为自然生态的建设者、生态产品的生产者、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让村民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让村民从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成为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的重要支撑。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具有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等显著特点,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由流向农村、投向林业,才可能更好的解决当前林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
(三)把握绿色生态与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
1.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生态本底。要让林农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管护员,进一步完善生态护林员制度,积极争取落实更多生态护林员岗位,引导广大林农参与森林、石漠化土地等自然生态资源的管护。要让林农成为重点生态工程的施工员,加快建立林业脱贫攻坚造林步伐,全面推行重大生态工程村民自建机制,鼓励林农参与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干旱河谷综合治理、矿山废弃地和灾损林地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施工。要让农民成为乡村绿化美化的园艺师,通过订立乡规民约、财政激励、评优评先等措施,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义务植树、植绿补绿、庭院绿化美化,把乡村打造成为美丽百色市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要优化林业产业布局,突出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产业同质化。要突出抓好基地培育,鼓励村民承包土地以入社、流转、入股等多种方式向新型主体集中,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大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提高现代基地占比,提升基地综合效益。加大龙头林业企业培育力度,特别是加大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的培育力度,实施林产品产地初加工行动,推动建立林产品产地加工奖补机制,支持新型主体加快建设一批以木竹、特色经济林果、林下生态种植养殖为主的标准化、规范化林产品产地初加工厂(点),提高林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要大力发展林区电子商务,引导林农和新型主体触电上网,让林农林特产品走出深山、走进城市、走向市场。
3.强化科技研发与实用技术推广,进一步夯实林业生态与产业振兴的科技支撑。着力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精准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强良种资源挖掘利用、林产品精深加工等突破性创新,支持企业创建国家、自治区、市级技术中心,探索建立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要深入实施送林业科技活动,加大育种育苗、植树造林、修枝割灌、治病防虫、苗木嫁接和鲜果采摘、去皮、分选、晾晒、包装等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批职业林农和“工匠”。要提高林业机械化水平,鼓励经营主体研发引进造林营林、木竹采伐、林产品产地加工新机具,大幅提高生产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要建立实用技术研发推广激励机制,鼓励林业科研人员以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
4.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旅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推广“山上绿顶子(生态林)、山中钱袋子(产业基地)、山下粮园子”等山地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推广林药、林菌、林草、林菜、林茶、林花、林禽、林畜、林蜂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林—沼—畜”“林—草-禽(畜)”等循环经济模式;支持各地利用林业资源、林产加工园区、森林食品基地等开展“林-旅-食-宿-购”融合发展模式,切实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加快林旅融合发展。围绕全市旅游战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绿化美化提升村庄建设,创建自治级森林村庄、森林小镇、林业体验园、森林人家特色村、绿化示范村、生态精品农产品,建成古树名木主体公园,利用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湿地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康养。围绕大石围天坑群、古龙山大峡谷、大王岭、岑王老山、茶山金字塔以及澄碧湖、天生桥、南盘江、布柳河、驮娘江等森林山水景区(点),融合百色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产业文化和饮食文化,建设一批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基地,奠定森林休闲养生等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弘扬乡村生态文化,传承发展森林文化,营造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努力保持乡村原始风貌,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做好国家、自治区、市级绿化模范乡村统计名册,通过微信大力宣传,挖掘乡村森林旅游,挖掘旅游观光类产品观赏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并对游览方式进行丰富,提高观光旅游的产品规模与档次,提高林业第三产业收入。鼓励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订单等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社团组织、职业经理人、业主大户和返乡农民工采取代管、托管、统销、增益分成等方式提高林地集约化水平。
5.完善投入机制,突破林业生态与产业振兴的投融资瓶颈。要用好国家造林绿化工程资金,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机遇,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与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造林补贴等林业工程项目培育林竹基地,引导工程任务向林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区倾斜。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通过项目补助、良种补贴、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逐年加大对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要整合涉农资金,加强与连片扶贫、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交通、水利设施建设等规划的对接,积极争取相关资金投向林业产业。要争取信贷投入,全面落实信贷政策,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出台并执行符合百色市林业特点信贷产品和优惠政策,努力争取信贷资金对林业产业扶持。要鼓励社会投入,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推介、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大力引导工商资本、民营资金投向林业产业。稳定自留山政策,鼓励林农向自留山多投入多产出。以优惠政策鼓励林业大户承包荒山造林,在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统一经营的地方采用扩股形式,以劳代资,吸收林农参加造林。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林业生态与产业振兴的政策支撑。鼓励各县(市、区)根据乡村人口分布、产业基地等因素调整优化村村通、组组通建设布局,推动建立林区道路、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机制,逐步提高林区路网密度,适度增加小型水利设施。要扩大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范围,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自治区保护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标准。要积极争取将沿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干旱河谷综合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启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7.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林业生态与产业振兴的服务保障。要积极搭建集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产品营销、森林认证、质量监测、资产评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服务平台,建议组建微信公众号,为企业、业主和林农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要大力发展以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技术服务、社会化防治、农资连锁、市场交易、电子商务、产品运输、仓储保鲜以及产品包装、研发设计为主要内容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支持家庭林场、股份林场和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构建新型林业产业经营体系,提高对林农、企业的组织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
(四)加快推进数字林业发展。加强百色市数字林业系统建设,编制百色市数字林业、智慧林业发展规划,开展数字林业园区建设试点。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推广“互联网+农业”等新技术新模式,推进林业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逐步完善林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支持开展数字林业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涉林企业提升数字林业发展能力,培育一批数字林业经营服务主体。
更多内容请下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现代农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