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果运到上海批发价每公斤28元,现在晚熟果上市每公斤12元,网上网下都在销售。”在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太平村水蜜桃基地,华耀农民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敬华指着正在装箱的水蜜桃介绍说,“早熟的亩产1700多公斤,晚熟的亩产2500公斤,一直供不应求。”
“前段时间,每天要运走3辆挂车。”52岁的太平村村民孙祥忠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桃,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春夏两季挣到1万多元工钱,“每亩地每年有800元租金,有合作社分红,加班还可以多挣。”
明光水蜜桃只是安徽蓬勃发展的绿色富民产业新绽一枝。在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推动下,安徽用5年时间就实现林业总产值从2000亿元到4000亿元的跨越,2018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4044亿元。全省形成了皖北人造板家具、沿江江淮苗木花卉、皖南皖西木竹种植加工、特色经济林和生态旅游五大产业群,产业活力日益增强,结构不断优化,进入稳增长、提效益、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安徽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表示,这是省委省政府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聚力“五绿”兴林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深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林长制改革等重大决策,统筹推进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富民,创新林业发展机制,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一大批绿色产业新军在江淮大地快速崛起。
新型林业产业主体蓬勃兴起。全省现有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8162个,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社3448个、家庭林场2854个。全省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6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14家,其中18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家企业获得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称号。新产业方兴未艾,新业态活力迸发。黄山市加快山核桃基地改造,其中歙县英坑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采用测土配方和地网收果技术,带动1200余农户参与,近3年示范区亩均产值超过5000元。大力发展林产品电商平台,全省林业企业电商销售普及率达35%,其中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累计销售额超过160亿元,纳税超过6亿元,合作伙伴超过800家,带动行业就业超过10万人。
苗木花卉擎起美丽产业大旗。苗木花卉产业是安徽生态建设和现代林业的重要支撑。全省有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9处、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3处,年产良种5万公斤。经国家、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林木良种164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83%。现有苗木花卉种植面积300余万亩,综合产值220亿元,居全国前列。2018年10月举办的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总交易额达25.4亿元。目前,以中国中部花木城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辐射全国,已成为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创新、延伸产业链、孕育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木本油料成为林业扶贫产业支柱。安徽出台了支持油茶和薄壳山核桃产业扶贫的10条政策意见,用真金白银给予扶持。全省各地把发展木本油料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全椒县近3年就新发展薄壳山核桃5.2万亩。目前,全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345万亩,有各类木本油料加工企业160余家,有国家级油茶重点企业4家,全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9个。全省木本油料年综合产值近100亿元,带动4.5万贫困户15万贫困人口增收,户均收入3000元。
竹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安徽是全国重点产竹省份之一,现有竹林586万亩,竹林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市、区)有17个。目前,已在六安、安庆、黄山、池州、宣城5市20个县(市、区)建设各类竹子科技示范园50处,示范园及示范片面积20余万亩,带动了一大批竹林由材用向笋材两用、向大径竹培育转变。加快竹类精优产品开发,全省竹培育、竹加工企业发展到千余家。2018年,全省竹业总产值185.8亿元,竹林生态与竹产富民交相辉映。
生态旅游增添更多徽风皖韵。安徽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巢湖、太平湖等风景名胜,森林和湿地资源丰富。全省已建成森林公园81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5处;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54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8处。2018年,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3000余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森林公园的发展使70多个乡300多个村近6万农民受益,直接吸纳2万多名农村人口就业。
林下经济拓宽群众致富新路。安徽确立了林药、林菌、林笋等十大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霍山石斛、金寨西洋参、宁国前胡等一系列林下中药材种植特色品牌,涌现出以旌德、广德、青阳为代表的林下经济示范县。黄山市等14家单位先后被国家林草局命名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石台县等26家单位被国家林草局评为“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1336万亩,年产值266亿元,从事林下经济的农业人口220万人,人均增收近千元,有效拓宽了林业精准扶贫之路。(吴兆喆 余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