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三北工程建设40年
根据总体规划,三北工程建设范围涵盖中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3个阶段8期工程进行。当前三北工程区的面积已经达到435.8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5%。
为全面总结、评价三北工程建设40年奋斗历程、建设成效、基本经验等,2017年,原国家林业局委托中国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三北工程40年来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形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刘东生表示,这一报告显示,三北工程建设40年来,工程区林草资源显著增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发挥出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挑战: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加大
三北地区工程建设,仍然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局面:生态环境、生态状况依然脆弱,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生态用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刘东生指出,从挑战来看,有几个因素,我们在下一步治理中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生态环境、生态状况依然脆弱。大家从数据可以看出,三北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全国低8个百分点,是13.57%以上,全国是21.63%。另外,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目前有84%分布在三北工程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有67%也分布在这个地区,治理的工作量极其巨大。
二是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经过40年的建设,按照最初确定的先易后难的原则,易治理的基本上已经治理或者正在治理了,剩下的这些面积绝大部分都属于难啃的硬骨头。另外一个因素是治理成本在大幅度上升,40年前的每亩造林成本大概是几十块钱,逐步增加到几百块钱,目前通常达到几千块钱,少则一两千,多则就没有上限了,几万的都有。
三是生态用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北工程区占全国的国土面积45%,但这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4%,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水资源的极度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三北工程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各方面用水的需求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农业开发导致的用水量增加。这也导致目前三北工程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一方面需求在上升,一方面供给在减少。
刘东生介绍,还有一个比较重大的挑战,就是基础支撑保障能力比较弱。总的来看,科技贡献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贡献率很低,其他的支撑保障能力特别是投入问题,目前也是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中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造乔木林成本现在是上千或者是数千,造灌木林成本会低一些。到目前,中央财政对乔木林补助最高标准是500元/亩,对灌木林补助是240元/亩。如果从投资需求和供给角度来看,这个矛盾一目了然。当然,基础保障能力还有其他诸多的因素仍然存在。
三北工程会是苗木人的机遇吗?
由此看来,对苗木人而言,三北工程依然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因为基数够大,约占到每年全国国土绿化任务的一半,必然是苗木人的又一机遇,只不过这个机遇也不是那么好把握的。
一方面,在品种选择上势必将有所调整,乔木比例很可能将下调,耐旱灌木、草本植物应用比例将加大,如沙柳、柠条、沙棘等。不管是乔木,还是灌木、草本,总得来说,肯定还是耐旱的乡土品种唱主角。
另一方面,造林成本在不断增加,因此给三北供苗其利润必然高不了,薄利多销将是主旋律。同样的,苗木品质要求也不会高,二三级苗一样有市场,这对需要清库存的苗木人而言是个好消息。
综上所述,有想法的苗木人可以早做打算。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