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推动240余项重点工程
市发改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素芳介绍,2019年,将以城市总规和控规批复为统领,集中推动副中心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信息化和智慧城市、产业等领域240余项重大工程,当年计划完成投资750亿元左右。
在交通体系方面,今年城市副中心将建成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加快推进京唐铁路北京段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未来中心城与副中心将形成“4+5”主通道体系,其中“4”指四条轨道线,包括6号线、7号线、八通线和已开通运行的市郊铁路副中心线;“5”指的是五条主干路、快速路,包括京通快速及通燕高速、广渠路二期及东延、京哈高速,以及朝阳路、朝阳北路两条主干路。
城市副中心将继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开工建设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北京卫职院新院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和北海幼儿园,确保北京学校小学部按期交付使用。开工建设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建成潞河医院四期和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工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
蓝绿交织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底色。马驹桥湿地公园约785公顷,东郊、东南郊森林公园1160多公顷,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一期449公顷等19个绿化工程将于年内完成。到2020年,城市副中心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90%,高于中心城85%的指标。
按照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符合功能定位的总部经济向城市副中心搬迁,带动相关产业资源转移落户。推进环球主题公园主体工程及配套等在施项目进度,开工建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通州院区、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
据介绍,目前市发改委已经编制完成2019年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并按照滚动发展的思路,开展未来三年项目的储备和研究工作。
城市绿心命名“东方绿星”
城市绿心是在过去东方化工厂基础上规划建设的城市森林公园,其规划建设进展始终备受关注。
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介绍,城市绿心以“千年惠林”为规划愿景,命名为“东方绿星”,将打造“万亩城市森林、百万乔冠树木、百种乡土植物、24节气林窗、四季景观大道”融为一体的城市森林。目前,城市绿心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绿化标段已全部进场,计划2019年底初见成效、2020年底建成。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形成“一带一轴、两环、一心”的绿色空间格局,通州区形成“两带两楔”的绿色空间结构,共同形成城市副中心外围的环状绿色生态绿带。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将达到41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30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绿荫率达到80%以上,建成绿道约280公里。届时,整个通州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
在工程进展方面,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实施绿化16.8万亩。城市绿心完成绿化1000亩;行政办公区完成绿化101公顷,其中先行启动区65公顷、千年守望林36公顷,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深化规划设计拉开城市框架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总规划师、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施卫良介绍,将继续深化规划设计,率先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等编制,编制好各类城市设计导则,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搭建副中心城市骨架。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行政办公为牵引,有序带动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商务服务要着重打造好运河商务区,坚持高标准、高门槛,引进创新型企业、企业总部。文化旅游要围绕大运河文化带、环球主题公园、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配套布局,打造文化和旅游新窗口。科技创新要与城市副中心三大主导功能互为支撑和依托,加强与亦庄合作。
通州区副区长阳波介绍,今年运河商务区16个开发项目将实现完工总面积33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市政道路及管线接驳,加快29条支路和南环环隧建设。深化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力争开工建设。
市水务局副局长张世清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设立后,防洪标准由原来的50年一遇提高为100年一遇。目前宋庄蓄滞洪区(二期)、温榆河综合治理北运河(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开工,远期还将陆续实施北运河通州上游其他规划蓄滞洪区、潮白河治理等工程,到2035年全面实现规划防洪标准。(记者 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