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城市因功能改变而调整出来的空地,优先用于造林绿化
★新开工建设中原自然博物馆、郑州水磨森林公园、邙岭森林公园
★推进森林健康绿道体系建设,到2022年,全市森林健康绿道达300公里
郑州市政府12月14日发布《郑州市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全面开展郑州市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郑州大都市生态区建设,让城市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打造郑州大都市生态区
根据《实施方案》,郑州市重点实施“一核、两区、三圈、一带、十八园、多廊道、多节点”的国土绿化工程建设,打造郑州大都市生态区。
一核:四环以内主城区,以城市园林化为目标,重点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增加绿量,提高品质,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建成路在林中、林在城中、蓝绿交织、河湖连通、湿地环绕的生态城区和城区绿色生活圈,让城市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两区:西部浅山丘陵区和东部平原沙区,重点实施山区困难地攻坚造林、矿区生态修复、农田林网改造提升、乡村绿化美化等造林绿化工程,实现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乡村林果化。
三圈: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外延伸,形成三个生态圈层,即中心城区绿色生活圈、城区外围生态隔离圈、市域边界森林组团防护圈。
一带:指沿黄生态屏障带,以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为带动,打造沿黄生态屏障和湿地公园群。
十八园:在市域内森林集中区、林场、风景区规划建设18个万亩以上的大型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休闲区、体验区,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森林康养服务。
多廊道:依托郑州市域的交通道路、河流水渠,实施廊道绿化提升提质工程,重点抓好6条铁路、12条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加宽加厚、增绿彩化和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廊道林荫化、景观化、网络化。
多节点:指对重要出入市口、高速下站口、互通立交环岛、道路节点等,高标准设计建设园林景观,打造节点亮点。
五年完成营造林90.42万亩
按照《实施方案》,到2022年,全市完成营造林90.42万亩,其中造林53.25万亩(含廊道造林绿化6.27万亩),森林抚育37.17万亩,提升廊道绿化1500公里。
同时,构建以高铁、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县)道、重要河流为骨架的生态廊道网络,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重点对过境的6条铁路、12条高速公路和市域内其他林业生态廊道,实施绿化提质提升工作。
有序推进城市规划区内冶金、建材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市场搬迁清理,将城市因功能改变而调整出来的空地,优先用于造林绿化,加强城市成片森林、城郊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廊道网络建设,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立体绿化。
通过腾退盘活存量建园、提高绿地景观品质增绿、加强河道综合治理扩水、城市美化香化添彩,实现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生态循环,建成路在林中、林在城中、蓝绿交织、河湖连通、湿地环绕的生态城区和城区绿色生活圈。
围绕郊区防护圈增绿工程,建成以绿色圈层、生态廊道、河渠绿化为依托的绿色环廊、绿色走廊、绿色网格,建成环城森林生态防护圈、城市外围森林屏障带。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到2022年,完成100个历史文化村、特色保留村的绿化美化,4个县(市)达到省级森林县(市)标准,建设4个森林特色小镇、156个森林乡村。
新建3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2年,郑州市新建3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不低于65%,新增湿地面积3.37万亩,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建设一处湿地公园或湿地保护区。
此外,积极做好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工作,实施郑州全段黄河湿地生态修复。规划区东西长度100公里,南北最宽处3.5公里,建设面积约为20万亩。
开展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到2022年,建成新郑十七里河湿地公园、新密溱水河湿地公园、中牟雁鸣湖万亩湿地公园、登封颍河—白沙水库湿地公园。
推进郑州侯寨森林公园、郑州凤湖生态休闲区、荥阳塔山森林公园、河南省中牟森林公园建设,实施郑州树木园改造提升工程,新开工建设中原自然博物馆、郑州水磨森林公园、邙岭森林公园建设,完成郑州森林公园、郑州市摩旗山森林公园、新郑市始祖山(具茨山)森林公园、登封市香山森林公园等建设。
以交通路网、水网、林网、生态廊道等为依托,编制全市森林健康绿道体系规划,持续推进森林健康绿道体系建设,用绿道连通城乡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人文景点、自然保护区、休闲游憩等绿色空间。到2022年,全市森林健康绿道总长度达到300公里。(来源: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