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三明林改进入了新时代,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用“流、金、岁、业”4个字来概括。
流 创新林权流转机制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林权结构小型化、林地状态分散化、林业管理复杂化和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造成的林由谁造、山由谁耕等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解决?
三明给出的答案是:创新林权流转机制,让林权交易像购物一样方便。
首先针对林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开展“三权分置”试点,在全国率先核发林地经营权证,赋予相应权能,促进林地经营权流转。
其次,三明在经营主体和服务体系上下功夫。不仅引导林农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参与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大户经营、合伙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企业经营、委托经营6种模式,还规范发展36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林产品检验等中介机构,组建466支林木种苗繁育、造林、抚育、管护、采伐等专业组织,为林农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金 创新林业金融机制
盘活资产并转变为资金、转化为资本,是新一轮深化林改的关键。三明以创新林业金融机制作为深化林改的切入点,让更多的资金资本进入山林,为盘活林业资产创造条件。
为解决银行在林权抵押贷款中遇到“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三明创新林权收储机制,在全市成立12家林权收储机构,承担不良抵押贷款林权收储兜底功能,并与银行合作建立风险防控体系,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
三明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林权抵押贷款森林综合保险的实施方案》《关于调整抵押出险的林权变更登记程序的通知》等文件,市财政安排了3000万元作为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准备金,支持银行创新林业金融产品。
三明还在林业金融产品上做文章,针对林权抵押贷款期限短与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的“短融长投”问题,在全国首推15-30年期的林权按揭贷款新产品;针对林权流转中买方资金不足和变更登记过程可能出现纠纷等问题,在国内首推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林权支贷宝新产品;针对林农手中的林权小而散、难以流转变现和“担保难、贷款难”等问题,推出普惠林业金融新产品“福林贷”。
岁 创新森林保护机制
森林覆盖率高达76.8%的三明市是“中国绿都”。为让森林永葆绿色,三明年年岁岁改革不停步,层层签订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通过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赎买、林业碳汇改革试点、森林管护机制创新等方式加强管护。
如何将林子留下,又能保证林农利益?面对难题,三明在试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以财政出资、银行融资、社会捐资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赎买资金,形成了直接赎买、改造提升、置换调整3种模式,深化商品林赎买等改革。
三明积极开展林业碳汇改革,被列入全省林业碳汇交易的5个试点中,永安在全国率先创新商品林停伐转保护方法学,实现全国首批、全省首单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碳汇交易,交易额50万元。
同时,三明加强林业队伍建设,推广专业化的森林资源巡防大队模式与林业站长“一带三”模式。
业 创新产业发展机制
产业兴,则民富。近年来,三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三产联动”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长短结合”做特“一产”。三明既紧抓长周期的传统林业,又抓短周期的林下经济。其中,三元草珊瑚、梅列黄精、永安金线莲、大田红菇等产业,2017年经营面积累计达349万亩、实现产值110.3亿元。笋竹、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富民产业,2017年基地面积累计达586万亩、实现产值285亿元。逐步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
“上下结合”做大“二产”。为实现林产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三明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林业产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永安林业、青山纸业、福建金森、春舞枝花卉4家林业类上市公司,净资产由上市前的29亿元增加到77亿元。培育了在全国各地市居于前列的涉林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0个、省级品牌86个。
“内外结合”做优“三产”。三明积极拓展培育林业文化、林区旅游、林品电商等外延产业,建设了永安市竹天下、明溪县红豆杉、清流桂花园等一批林业创意文化旅游产业园,培育了134户“森林人家”,占全省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