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油茶实施“双千计划”的战略部署是:重点打好油茶精准脱贫、油茶新造林、油茶低产改造和油茶产业转型升级四大攻坚战,推动广西油茶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美丽广西建设的新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突破和广西现代林业发展的新名片。
新造油茶林 良种百分百
截至2017年底,我区有油茶面积680万亩,其中产前期68万亩、初产期90万亩、盛产期385万亩、衰产期137万亩。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广西油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名列全国第三位、平均单产名列全国第一位。广西油茶林主要集中在百色、柳州、河池、贺州4市,有20个县油茶面积超过10万亩,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面积最大,达到70.9万亩,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全国经济林(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
油茶是广西面积最大的经济林,也是与用材林桉树、松树、杉树并列的四大造林树种。2008年,第一次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家木本油料发展战略正式启动实施。2009年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迅速推动油茶发展进入快车道。2012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实现油茶造林100%良种化。到2017年底,全区良种油茶面积从2009年15万亩增加到145万亩,良种油茶栽培率由2.7%提高到26.1%,两项指标都相当于8年前的近10倍。
从今年起,5年内新造油茶林320万亩全部都是良种,并且采用大杯大苗种植,5年后全区油茶面积达到千万亩时,占总面积近半的新造林100%为良种林。良种油茶与非良种相比,产量差距相当大。2017年度油茶测产结果表明,全区抽选的472个样地平均亩产茶油17.93公斤,同比大增1.65倍;其中桂林市林科所测产点亩产茶油81.06公斤,创造全国最高产。
改造低产林 老树发新枝
我区现有油茶林70%以上是老龄低产林,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种植和上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非良种油茶,许多处于半野生状态。目前,我区油茶林平均单产不足10公斤/亩,虽然全国领先,但与广西优越的自然条件极不相称,实际单产与丰产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提升油茶种植质量效益、振兴油茶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老林低产改造。“双千计划”提出,加大对低产林改造的补贴力度,建立连续的补贴机制,以51个有油茶种植的贫困县为重点,每年改造100万亩,到2022年把全区低产低效林基本改造完毕。
低改方式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大力推广“三砍”(砍稀、砍矮、砍杂)、更新改造、嫁接换冠等,确保改造一块、提升一块、见效一块。实践证明,低产林通过抚育改造可增产2-3倍,实施大苗更新改造和嫁接换冠的低产林地,第3年即可达产。
产业谋转型 油茶唤升级
林业部门组织大规模调研之后认为,广西油茶产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
调研结果显示,广西作为油茶主产区之一,发展油茶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种质资源、良好的群众基础、较高的比较效益、较强的加工能力和有力的科技支撑等“六大优势”,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具有林地资源发掘、老林低产改造、良种使用推广、经营模式创新、市场空间拓展和政策扶持助力等“六大潜力”,只要组织部署、工作措施、建设质量、政策扶持“四到位”,油茶产业将成为广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支柱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压舱石”。
经过多年发展,广西油茶种植主体逐渐多样化,集约经营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油茶种植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变化趋势,由单一的农户种植逐步发展成单一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国有林场、公司企业等类群共同发展,油茶龙头企业新建了一批规模化种植原料林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中南生态油茶公司在容县石寨基地2011年种植的油茶全部采用岑软系列良种,2017年平均亩产油76.27公斤。“油茶+中草药”“油茶+经济作物”“油茶+林下养鸡”等一批行之有效的复合经营模式方兴未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油茶产前期的收益空窗。
广西油茶加工能力初具规模,打造品牌已成为业界共识。近年来,我区油茶产品的加工能力、产品质量和系列开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毛油加工逐步向精炼、高附加值和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目前,全区共有油茶加工企业110家,年生产能力17万吨油。其中年生产能力1000吨以上的企业13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产品系列主要以食用茶油为主,原油和精炼茶油占企业油茶产品销售收入的85%以上,已有企业开始从事化妆品基础油的加工提炼及茶麸的深加工利用。“三江油茶”“百色山茶油”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寿之元”直饮有机山茶油、“百德唐”山茶籽油、“金茶王”牌油茶籽油、“黄金木梓”东方养生膳食油及“山椿”山茶籽油荣获201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林产品及木制品展金奖,一些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油茶科研成果不断成熟和推广,成为油茶产业转型升级最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广西林科院等一批林业科研院所结合全区油茶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开展油茶良种选育、苗木培育、栽培技术、加工技术、产品开发、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广西油茶良种繁育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3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区已建成油茶定点采穗圃20个、油茶定点苗圃29个,可投产的油茶苗圃有82个,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达1亿株/年。
扶贫大攻坚 油茶要“加油”
围绕“生活富裕、脱贫攻坚”,全区林业部门积极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实施《林业行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优先安排政策、资金和项目,帮助山区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油茶产业是一项富民产业,也是助推精准扶贫的优势产业。”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黄显阳介绍,截至2017年底,我区共有95个县种植油茶,其中51个贫困县种植油茶595万多亩,占全区油茶总面积的87%。
重点贫困地区百色市和河池市油茶种植面积较大。其中,百色市12个贫困县种植油茶180万亩,占全区贫困县油茶面积的30%,贫困农户54466户拥有油茶面积38.56万亩,户均超过7亩。2017年百色市共有13054贫困户52188人通过油茶产业实现脱贫。河池市共有10个贫困县种植油茶,总面积118万亩,占全区贫困县油茶面积的20%,贫困农户25000户拥有油茶面积15万亩,户均6亩。2017年河池市共有6294贫困户24783人通过油茶产业实现脱贫。
油茶产业作为我区的传统特色经济林,近年来在山区群众扶贫开发方面勇挑重担,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通过优先安排补助项目和专项贷款等措施,帮助贫困农户建立自主经营基地、土地入股油茶基地、贫困户合作社等多种方式,使贫困户通过发展油茶产业脱贫致富,探索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扶贫模式,成为生态与经济、兴林与富民共赢的成功典范。“十二五”以来,全区贫困县共新造油茶林120万亩,低改122万亩,建设(含已规划筹建)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3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