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内涵”从何而来,这得从恒口示范区规划建设和住房管理局身上找答案。
该局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使得三里社区的脱贫致富路破除发展障碍,阔步向前。无论是特色种植还是规模养殖,都让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农民不断增收、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的“宽路子”。
恒口镇三里社区是在原三里、档湾、付山三个村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位于恒叶路13公里,有23个村民小组,810户3331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32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2户118人,低保贫困户53户17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6人。
近年来,三里社区不少村民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土地利用率不高。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荒了,也慌了村民们的心。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恒口示范区管委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规划建设和住房管理局。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恒口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及省体育局的大力指导下,该局多次深入三里社区调研,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委托陕西华瑞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三里社区美丽乡村及精准扶贫建设规划》。
确定了以发展畜牧养殖、有机大米种植、农业生态示范园、田园乡村体验为主体的“四个一”产业发展规划,即:一千亩有机大米基地,一千亩草场建设,一千亩林果基地,一千亩农业综合示范园建设。为助推脱贫攻坚、引领社区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三里指明了方向。
恒口示范区规划建设和住房管理局在接手帮扶工作后,整合四支力量,在省级帮扶部门省体育局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探索出一条特色农村发展之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加快社区脱贫奔小康进程。
资源变资产,激活沉睡资源。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林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文化资源、集体经营性资源等,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进股份制运作。按照“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总体要求,通过对农村土地等资源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资源评估等程序,对农村经营性资产进行量化,通过协议的方式,将农村资源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发展模式,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自主经营,由村集体或农民按创办股份制企业、合作社,自主发展生产经营。二是合作经营,由村集体或农民通过与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共同进行生产经营。三是参与经营,由村集体或农民将资产作为股份,有偿交由合作社开展经营,按股分红。
资金变股金,聚集闲散资金。通过股份合作方式整合资金,积极探索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使分散的资金成为股金,做大产业,再上规模,推动农村加快发展;强化产业,带动社会资本。因地制宜选择好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投入、农民入股等方式,促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布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民变股东,富裕农民群众。坚持农村“三变”改革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技术入股、劳力入股等形式,做大做强养牛、养羊、核桃、有机大米、生态旅游、草地开垦等产业,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实现增收致富;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农业园区、“四个千亩”项目集中,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股,使土地资源转化为农民股权和股金,让农民在收取租金和参与分红中实现股权收益。
为了让制定的措施落到实处,恒口示范区规划建设和住房管理局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社区两委班子,走出去学习取经,聘请专家指导,探索实践“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投资250万元,创办了发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738万元创办三里养牛场,现有育肥、配种、繁育牛170余头,带动大、小规模养牛20户,年存栏达到200头,年出栏生猪1000头、羊200只、鸡3200只。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吸纳贫困户30余户,解决10名贫困户人员入合作社务工。
社区支部书记杨甲荣告诉记者,通过短期的高山无公害蔬菜、绿色大米和长期的林果基地、有机大米、养牛场、旅游观光有机结合,三里社区将走上一条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路。他举例说:种植的玉米和草可以作青贮饲料用来喂牛,而牛粪又可以成为有机肥反施肥给稻田、农业园等,今年仅青贮饲料一项,节约资金40余万元。同时牛场使用光伏发电解决用电,牛粪堆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
同时,该局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启智扶智”齐抓,着力增强三里社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邀请人社部门、农技部门开展劳务技能培训,为贫困户送技能技术、送务工创业信息、送惠民政策,帮助贫困户培育致富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引导贫困户外出务工100余人,先后帮扶贫困大学生6名;因户施策,分类帮扶。依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按照“八个一批”的帮扶工作要求,对贫困户实行了分类施策;深化金融扶持。积极协调落实金融扶贫“5321”政策,解决扶贫贴息贷款280万元;切实坚决做好安居问题,实现住房有保障。投资750万元建成了三里社区交钥匙房96套,解决了62户234人住房问题。同时,协调相关企业2万余元,帮助贫困户周云朋实施安全住房改造。
林果基地目前土地已流转600亩,已种植核桃500亩、后续计划再种植杨梅500亩。林果基地和高山蔬菜的开发建设由合作社与安康固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目前在固本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有35人,其中贫困户有15人。前期以高山蔬菜套种方式已种植辣椒100亩,今年将完成200亩,下一阶段待辣椒收获后种植菜花300亩。高山蔬菜种植项目与重庆市福信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签订收购供销合同。待林果园成型后以旅游观光采摘方式经营。
有机大米已完成土地流转1100余亩,今年已种植绿色大米500亩。该局积极牵线搭桥,通过与安康市天怡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加大恒口电商平台宣传等渠道,解决有机大米的产品包装和销售,增加农民就业率、提高农民收入。
养牛场及千亩草场2017年已完成一期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建设(扩建牛圈、青贮池等)。目前存栏约170头,2018年年底预期存栏200头。牛场以繁育牛养殖为主,采取牛犊由农户养大,养牛场回购育肥的经营模式。千亩草场目前已流转土地600亩,现已种植玉米及黑麦草约500亩。
千亩综合农业示范园现已种植绿色大米、玉米等200余亩,花卉、苗木、养殖以及采摘体验、农家乐等已进入全面规划实施阶段。
目前累计带动贫困户79户244人,非贫困户202户416人,户均年增收5000元,这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增收问题,为他们的顺利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借助“三变”改革,三里社区“四个千亩”产业园区建设效益日益显现。沉睡的资源被唤醒,分散的资金聚了起来,增收的渠道多了起来,由“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所带来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三里社区的老百姓日子也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