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谷城县与鑫宏碳汇(北京)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项目签约仪式,计划在全县开发200万亩碳汇造林项目。项目如顺利实施,并进入国内碳市场交易,可实现在林地所有人零投入的前提下,促进林地增收,提高森林质量。
湖北省是全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也是全国17个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试点省市之一。据湖北省林业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成功开发6个林业碳汇项目,已建或在建碳汇林规模接近500万亩。
栽植或抚育碳汇林,经济效益如何?连日来,记者赴多地开展调查采访。
种树不为卖树
万亩新竹被委以重任
仲春,湖北省通山县燕厦乡,成片的毛竹郁郁葱葱。
毛竹是通山乃至整个咸宁地区的优势资源,种植历史悠久。不过这片新栽的毛竹林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一项新使命——专门用于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这项功能还可拿到市场上去卖钱。它们也因此有了一个新名字:碳汇林。
2015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美国环保协会合作,在神农架林区和通山县,开发林业碳汇,统筹规划了近200万亩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位于燕厦乡的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是其中之一。项目总面积1.05万亩,属于乡镇集体林地。通山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1000万元项目资金,发动造林公司以及合作社,利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2016年,咸宁市、通山县两级林业部门与具有多年林业碳汇开发与管理经验的北京仟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林业碳汇项目合作协议。仟亿达公司为签约地负责碳汇项目的前期申报、备案、公示、核证、监测等,并代为管理碳汇交易流程。
如今,万亩竹海已具雏形。燕厦乡的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分3年建设,2017年已全部完工。据估算,该项目预计在20年的计入期内,将完成13.11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年均减排量约0.66万吨,为我国开发竹子造林碳汇提供示范案例。
为护绿增添新动力
经营好森林增收有渠道
离开万亩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区,车辆将我们带入与燕厦乡交界的国有一盘坵林场。万亩竹海,在风中摇曳起伏,沉稳而厚重,神秘而深邃。
2016年8月,仟亿达公司与通山县签订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项目总面积2.83万亩,涉及17个乡镇和林场的集体竹林,竹龄多在5年以上。一盘坵林场场长袁知胜打了个简单比喻,树木和人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只不过它们吸进去的是二氧化碳,呼出来的是氧气,生态概念也叫“固碳增汇”。除了新造林,现有林的固碳增汇功能同样不可小觑。不过,必须是权属清晰、至少能持续保存20年的人工幼、中龄林,并按照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开展经营,才能靠“呼吸”挣钱。项目经营期间,林地产生的收益仍归林地所有人所有。
长期以来,当地已形成两种传统的毛竹经营模式,要么在一些交通不便的高山远山竹林纯粗放经营,几乎无人管护;要么在交通比较便利的毛竹林高强度集约经营,高强度挖笋和择伐利用竹材。竹林碳汇经营,拒绝原来的粗放经营,强调生态化、科学化,具体体现在留笋、择伐、施肥、松土等各个技术环节。
通山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精细化管护是为了把竹林质量搞上去。竹林质量上去了,将来产出自然也上去了。维持竹林的健康,将来不仅有种植收益,还可能比从前多出一份碳汇交易收益。”
增绿护林,林场职工来了干劲。据估算,该项目在30年计入期内,将完成483.12万吨减排量,年均减排量约14.6万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分两类,一种是碳汇造林项目,指新造林;一种是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对现有林进行抚育。不论是哪一类,都是一种林业经营的创新,为护绿增添新动力。”湖北省林业厅造林处调研员王永胜认为,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有助于推广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模式,带动走生态化、可持续化的森林经营之路。
瓶颈待突破
政策红利盼早日兑现
除咸宁外,湖北省十堰、黄冈、襄阳等地也在部署林业碳汇项目。湖北省林业厅统计,2015年-2017年,全省已建设完成并在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上公示的林业碳汇项目有6个,涉及森林面积85万亩,树种包括杉木、马尾松、竹子等。
咸宁市分布有5个林业碳汇项目。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已于2015年1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获得项目备案,成为全国首个可进入国内碳市场交易的CCER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这也是迄今为止,湖北省唯一一个有资格进入碳市场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
遗憾的是,两年多来,湖北省林业碳汇交易还未实现“零突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人士认为,人工造林的成本一般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而林业碳汇交易的价格一般由买卖双方协商决定,从全国碳交易市场来看,林业碳汇指标的协议出让价从每吨4元到20元不等。每亩人工林每年约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所产生的碳汇交易收入,远远不能抵消造林以及抚育成本。
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是探索基于碳市场的生态补偿机制,让广大林区尤其是贫困林区享受一份政策红利。对林农而言,林地、林木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增收资源。只要管理好林地,在不影响正常林木产品收益的情况下,还可新增一份碳汇收益。当然,想要享受这份政策红利也不容易。相较于工业项目,林业碳汇交易项目的开发成本更高、流程更复杂。前期项目开发与管理咨询费的投入一般需近百万元,项目还需要定期进行审核,每次审核都会产生新的成本。
要下大力气,对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成本、人才等难题各个击破,为林业碳汇交易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唤醒沉睡的森林资源,让广大林区早日共享生态红利,林业碳汇林仍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