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区内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小区内道路分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连接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小区内住宅楼由于采光、通风的需要多为东西走向, 区内主干道多为南北走向, 绿地紧靠两边山墙, 绿化带较窄。
树木配置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 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宜配植以造形优美, 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 如京桃、垂柳、垂榆、栾树等, 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 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 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连翘球、丁香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 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 如北京桧柏球、西安桧柏球、小叶黄杨球(小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可栽植),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 每条路都应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对于东西走向的区内主干道, 考虑路南采光需要, 路两侧可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路北采用小乔木下配植以花灌木、剪形常绿树, 如京桃下配植连翘、水蜡球、松柏球等;垂柳、垂榆下配植丁香球、榆叶梅球等, 而路南则采用花灌木剪形球与常绿树间隔, 规则式或成组种植, 打破对称的种植方式, 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小区内支干道多与宅前道路相连, 与住宅楼距离较近, 不宜栽植高大的乔木和较大的花灌木, 应以栽植耐修剪、耐荫、适应性强的乡土剪形树为主, 如水蜡球、榆树球、连翘球、丁香球等, 规则式成组栽植, 形成整洁、有层次的绿色景观。
2、宅前绿地树种选择
小区内宅前道路多位于住宅楼北, 与住宅楼相距1 ~ 1.5m 的距离, 考虑宅前为居民经常出入, 停放自行车的地方, 常年遮荫, 不适合植物生长, 多规划为方砖铺地,这部分用地若设计为图案新颖的水泥方砖嵌草铺装,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可与周围绿地协调一致, 融为一体。
宅间道路以北与住宅楼南是小区中绿地较为宽阔的地段, 多布置有花坛、树坛、圆桌凳、长条座凳等小型园林设施和供居民游憩、休息、散步用的铺装广场。这部分绿地周边以低矮焊铁栏杆或绿篱围植, 绿篱采用水蜡、桧柏, 个别小气候条件好的环境亦可采用小叶黄杨。
绿地中间以自然式种植为宜。在圆桌凳、长条座凳旁宜栽植乔木, 如垂柳、栾树、糠椴、元宝枫、山杏、京桃等, 为夏季居民停留、休息提供一片凉爽的绿荫, 冬季又不遮挡阳光, 有利于通风。
在绿地中结合地形与环境, 栽植树型、花、叶均有特征的灌木, 如连翘、榆叶梅、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白鹃梅、佛头花、猬实、丁香、忍冬等, 花灌木宜丛植或在转角处弧形边缘孤植, 数量不宜过多, 并需控制生长, 以免遮光和阻碍通气, 过于茂密的树丛也宜形成卫生死角。常绿树宜剪形, 成组点缀于绿地中, 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在草坪边缘或地形转势地段, 向阳处搭配以大面积宿根花卉, 使之与草坪紧密结合, 相互衬托, 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 小中见大, 使宅间不大的绿地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 满足居民休息, 观赏的需要。
3、小区内小型公共绿地的树种选择
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小区内绿化树种的配置必须根据绿地的地形、园林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及人的活动范围而定。
公共绿地内一般建有花架、廊、亭、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需用绿色植物加以协调和美化。
亭、廊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的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小叶黄杨球、西桧球、京桧球、丹桧剪形树等常绿树种和连翘、小桃红、珍珠绣线菊、丁香、佛头花、忍冬、木绣球、紫叶小蘖、水蜡球、枫树头等花色各异, 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 以衬托景园建筑, 加深空间层次感。花架用五叶地锦、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处理。在座凳的周围可配置一两株垂柳、红花刺槐、栾树、京桃等落叶乔木, 用以夏季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
景墙前用小叶黄杨球、水蜡球和紫叶小蘖球规则式布置, 或用花色艳丽的低矮宿根花卉丛植, 以打破景墙的平直线条, 使景墙显得更加自然, 精致。绿地内铺装场地多为水泥方砖铺地。图案新颖的彩色水泥方砖铺地效果较理想, 若用彩色水泥方砖嵌草铺装则更为经济实用。
绿地周围宜采用水蜡、京桧、丹桧作绿篱, 使绿地与周围道路、住宅分隔开来, 形成一种安静、不受干扰的小环境。绿地内其他裸露地面亦栽植草坪草, 作为整个环境的背景和衬托, 使整个绿地环境融合为一体。
草坪草一般采用绿期长、耐践踏、抗性强、叶丛低矮的进口早熟禾品种。在草坪边缘或落叶大乔木下, 自然式镶嵌花色各异、低矮适中的宿根花卉, 使整个绿地环境显得自然、活泼, 丰富小区的绿化景观。
居住小区绿地内乔、灌木数量不宜过多, 乔灌比宜在1∶1.5 左右, 常绿落叶比宜在1∶2.5 ~ 3.0 , 最好选用大规格的苗木,做到当年投资绿化, 当年见效。一来有利于对已成形绿地的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二来可早日发挥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