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张建龙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部署,吹响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号角。在第40个植树节之际,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更大力度、更有效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进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要理念和重大方略。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发展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大力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些战略思想站在人类发展前沿,着眼人类前途命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揭示了生态与文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彰显了深邃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积极探索和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生态建设领域有所为、有所不为。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每个人都应该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这些战略思想强调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出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绿色林产品,让人民更好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战略思想形象地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等新理念。我们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更好地使其落地生根。要全面保护绿水青山,积极培育绿水青山,科学利用绿水青山,更多打造金山银山,切实做好山水文章,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依靠良好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些战略思想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体制机制建设,形成良好内生动力、强制实施力和严格约束力,体现了严密的法治思维和强烈的底线思维。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保护、依法保护的原则,大力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要深化改革创新,稳步推进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损害赔偿、离任审计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引导和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活动。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这些战略思想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的方法,对森林的功能定位深入思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全面认识,进一步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路径。践行这些战略思想,就是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科学谋划、系统保护、综合治理,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全面治理、整体保护。
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林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5年来,林业系统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着力维护生态安全,大力推进绿色惠民,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林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层次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地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生态修复取得新进展,全国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二是生态保护迈出新步伐,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恢复退化湿地350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9.03%,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2249处,面积18.9亿亩。三是生态惠民取得新成效,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1%,2017年达到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继续保持林产品生产和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四是生态治理能力有了新提高,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规划和制度方案,林业公共财政覆盖面不断扩大,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形成了全面保护自然资源、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多元投入的林业支持保障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良好的生态、发达的林业。必须把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作为新时代林业工作的根本任务。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把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潜力有效叠加起来,加快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要突出抓好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体制机制,全面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林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国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完善天然林保护、森林和湿地等补偿制度和保护立法。大力推动林业科技、金融和管理创新,深入实施“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实施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基层站所和人才队伍等建设。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我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问题突出。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生态保护修复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质量、功能和稳定性。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扩大退耕还林,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恢复和荒漠化治理。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快培育国家储备林,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完善林业法律法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性保护行动,加快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网络,保护好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确保生态资源安全。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拓展林业发展新空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林业必须发挥优势,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强乡村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小微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大力弘扬乡村生态文化。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抓好四旁植树、村屯绿化、庭院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着力打造生态乡村。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确定一批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和生态文化村,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促进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推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抓好林业精准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在深度贫困地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就地转成护林员,让更多的贫困农民通过参与林业建设和保护实现稳定就业和精准脱贫。推动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林业、实现转型发展。坚持生态先行、率先突破、共抓大保护。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生态惠民和绿色发展。当前,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强烈的需求,绿色林产品已成为消费市场最青睐的产品。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探索形成生态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机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既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开展身边增绿行动,又确保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和享受自然。在保护修复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创造更多的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和优质林产品。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实现理念互鉴、经验共享、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作者系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要理念和重大方略。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发展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大力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些战略思想站在人类发展前沿,着眼人类前途命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揭示了生态与文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彰显了深邃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积极探索和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生态建设领域有所为、有所不为。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每个人都应该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这些战略思想强调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出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绿色林产品,让人民更好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战略思想形象地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等新理念。我们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更好地使其落地生根。要全面保护绿水青山,积极培育绿水青山,科学利用绿水青山,更多打造金山银山,切实做好山水文章,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依靠良好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些战略思想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体制机制建设,形成良好内生动力、强制实施力和严格约束力,体现了严密的法治思维和强烈的底线思维。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保护、依法保护的原则,大力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要深化改革创新,稳步推进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损害赔偿、离任审计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引导和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活动。
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应该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这些战略思想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的方法,对森林的功能定位深入思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全面认识,进一步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路径。践行这些战略思想,就是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科学谋划、系统保护、综合治理,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全面治理、整体保护。
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林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5年来,林业系统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着力维护生态安全,大力推进绿色惠民,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林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层次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地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生态修复取得新进展,全国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二是生态保护迈出新步伐,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恢复退化湿地350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9.03%,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达到2249处,面积18.9亿亩。三是生态惠民取得新成效,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1%,2017年达到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继续保持林产品生产和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四是生态治理能力有了新提高,出台了一系列重大规划和制度方案,林业公共财政覆盖面不断扩大,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形成了全面保护自然资源、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多元投入的林业支持保障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良好的生态、发达的林业。必须把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作为新时代林业工作的根本任务。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美丽中国为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总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把改革的红利、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潜力有效叠加起来,加快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要突出抓好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体制机制,全面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林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国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完善天然林保护、森林和湿地等补偿制度和保护立法。大力推动林业科技、金融和管理创新,深入实施“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实施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基层站所和人才队伍等建设。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我国生态系统脆弱,生态问题突出。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生态保护修复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质量、功能和稳定性。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扩大退耕还林,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恢复和荒漠化治理。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快培育国家储备林,保护好天然林资源。完善林业法律法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性保护行动,加快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网络,保护好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和林业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确保生态资源安全。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拓展林业发展新空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林业必须发挥优势,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强乡村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小微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大力弘扬乡村生态文化。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抓好四旁植树、村屯绿化、庭院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着力打造生态乡村。建设一批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确定一批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和生态文化村,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促进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推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抓好林业精准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在深度贫困地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就地转成护林员,让更多的贫困农民通过参与林业建设和保护实现稳定就业和精准脱贫。推动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林业、实现转型发展。坚持生态先行、率先突破、共抓大保护。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生态惠民和绿色发展。当前,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强烈的需求,绿色林产品已成为消费市场最青睐的产品。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必须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探索形成生态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机制,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既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林业建设,开展身边增绿行动,又确保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亲近自然、体验自然和享受自然。在保护修复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创造更多的生态资本和绿色财富,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和优质林产品。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实现理念互鉴、经验共享、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作者系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