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目前的苗木生产行业,从结构上看,75%左右的苗木生产面积掌握在跟风定位和非标准化生产的小型企业和散户手中。传统的大中型苗木园林企业和其他新进入苗木行业的大中型基地,部分是按照标准化来建立的,但标准化的总面积还不到全国花木生产总面积的20%。因此,想要培育精品苗,逆转苗木交易市场颓势,打造标准化苗圃是前提。
一、明确苗木产品定位与标准
占领细分市场。作为苗木生产企业,其定位应首先是“目标区域市场”,忌贪“广、大、博、全”。苗木行业细分市场的时代已经来临,大而全、小而全将让位于大而精、小而专,未来的机会属于在细分市场里做专一产品的苗木生产企业。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国外苗圃学习,只做一个品种或只做单一规格苗木,以明确的产品定位来体现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以工程需求为导向。生产符合园林景观设计需求的绿化观赏苗木是生产者的首要目标。通常在选择了适合市场需求和适应基地生产条件的品种之后,就要制定产品标准,设定产品生产目标。对于园林苗木,可以根据品种和类别,如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和分枝点、冠幅等要素,来评估其在园林景观中的用途。而一个苗木品种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多个规格标准,这样既能适应市场的多种需求,又能把品种的市场价值发挥到极致。
二、以标准促精品
打破经验主义。实行标准化生产可谓苗木行业的一大革命。即:舍弃传统的、依靠个人经验的、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向凭借技术规范的、集约的经营方式转变。例如,雨天栽苗时,按照规范应该在栽植完成后浇定根水。但老观念可能会认为,已经下雨了,为什么还要浇水,节省水费不是更好?现代农业科学理论认为,定根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使根系和土壤快速结合,并不是传统观念中那么简单。类似的案例在生产过程中还有很多,因此有必要摒弃经验主义,设置操作规范,保障产品质量。
建立标准化操作管理制度。标准化苗圃的核心管理就是细节管理,抓好每一个细节的操作是关键。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个标准化操作管理制度,生产流程细分为若干环节,如土壤翻耕、种植、浇水、施肥、打药、移栽、包装等,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技术操作规范,工人只需要按照计划和规范操作即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且这个制度要根据需要不断调整、不断完善操作。这样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更容易打造出精品苗木。
三、设施化与机械化生产
现在苗木行业从业人员往往更关注种植哪一个品种能创造财富,忽视了种植方式。在苗木生产领域全新发展阶段中,从业人员要转变思路,长远定位。设施化、机械化、精品化,每个步骤必须按部就班,环环相扣。没有设施化,机械化就很难实现。大田粗放管理,虽前期定植时省工时费用,但之后因不能机械化操作用工费用极高,造成最后既增加费用又精品率较低的后果。因此,设施化与机械化的进程直接决定着苗木产品精品化程度。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