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绿化工程规划的滞后性,园林设计师与苗木生产者信息不沟通,苗木生产的盲目性难于避免
苗木生产是基础,是造林绿化工程服务型产业。从理论上讲,园林绿化工程先规划、设计,在根据规划、设计的苗木品种、数量、规格组织生产苗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园林绿化项目的规划、设计是在其他市政工程之后进行的,还有国家及地方政府竞办的各种运动会、世园会、绿博会、花博会场馆、道路的绿化等非计划项目,都是在绿化施工前1-2年甚至几个月设计的。我国近15年城市绿化使用的苗木生产周期一般3-5年,有的5-10年或更长。由于苗木生产的超前性和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滞后性、突发性严重相悖,尽管我国政府主管部门一贯倡导、专家也一直呼吁苗木“实行定向培育”、“订单生产”等,但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次,苗木生产者多数是苗农,由于苗农信息滞后或不灵通,再有市场经济的驱动,苗木种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习惯难于改变。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应用的苗木,是根据绿化施工现场的环境、立地条件及工程预算确定的,并非依据苗圃现有苗木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确定。由于设计师刚大学毕业就业的年轻人较多,对当前苗圃生产现状不甚了解,也没较多的时间去苗圃走一走、看一看,设计的植物材料大多来自于教科书或网络。大学教科书本身就滞后于现实,网络信息又真假难辨,特别是苗木生产者与园林设计者信息不沟通、不对称、不畅通。因此,园林绿化工程需用的苗木与苗圃生产的苗木,难于一致,也难于对接。
二、苗木生产总量大于苗木需求总量,苗木产品供需结构性余缺并存的现象依然严重
苗木过剩2/3
当前全国苗木生产面积约1800万亩,600亿株。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放缓,东部沿海发达城区绿化基本结束,其他地区,尽管生态绿化空间较大,尤其我国西部地区、乡村建设,但由于资金相对短缺,短时间内对苗木的需求量不大,预计5-8年内苗木需求总量约200亿株,有400亿株左右的苗木需要出口外销或找其他出路。
小苗缺、中苗多、大苗少
由于2012-2014年新育苗面积较大,当前2-4年生中小和中等规格的苗木,如2-4公分的亚乔木、5-8公分的乔木最多。大规格苗木,如8-10的亚乔木、12公分以上的乔木,尤其是大规格的一级苗很少。由于近两年繁育小苗的企业或苗农少,2017年春季也很少有储备种子、计划繁育小苗的,故2年生以内的各种小苗即将断档。
常见树种多、其他树种少
北方地区白皮松、国槐、白蜡、法桐、柳树、榆树、栾树、丝棉木、元宝枫、樱花、海棠、紫叶李、紫薇等多或较多,其他树种少。
大规格的一级苗货源少、一致性不强
大规格的乡土树种一级苗,如胸径12公分以上的国槐、白蜡、法桐、银杏、元宝枫、栾树、垂柳等全冠苗和各规格指标一致的苗木需求量较大,特别有二级以上分枝的全冠苗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外来树种、稀有乡土树种如北美红枫、欧洲红栎、七叶树、榉树、朴树、黄连木等,由于苗木规格一致性不强、移植成活率较低或价格偏高,影响了市场需求。
苗圃种植密度普遍较大,严重影响一级苗的生产
因为苗木市场整体需求减少,价格降低,种植成本增加,本来需要扩大面积、移植定干的苗木长期留床,造成留床苗密度大,径高比小,一级苗产出率低。由于不能正常移植或断根,加上管理粗放,使苗木抗逆性降低,病虫害增加,移栽成活率不高。
这里指的苗圃管理粗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放弃管理,苗圃经营者看到市场不好,不施肥、不浇水、不修剪、不除草,有的苗圃夏季杂草比苗木长得高;二是“恨铁不成钢”,苗木栽植过深、施化肥过多、浇水过勤、修剪过重,使苗木徒长或不能正常生长,也称不上精细管理。如园蜡2号、园槐1号苗木近期出现的病害、冻害,主要是水肥过量造成,不是品种的原因。
三、我国北方苗圃管理的重点
近几年,我国苗木需求量相对减少,苗木需求的质量标准却越来越高,苗木产品结构性余缺并存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苗木生产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减小余缺并存的矛盾,有针对性的加强苗圃管理,及时培育当前工程需求的苗木,填补市场空白,是苗圃管理的重点。
当前,我国北方有较大需求且市场紧缺、价格较高的苗木是,干直圆满、无死结伤疤,有二级以上分枝全冠帽圆的大规格一级苗。如胸径12-20公分的国槐、白蜡、法桐、元宝枫、栾树、垂柳、银杏等乔木,地径6-10公分的高干樱花、杜仲、大叶女贞、海棠、红叶李、木槿、紫薇等亚乔木。
由于眼前苗圃种植密度普遍较大,苗木所需要的光照、营养空间严重不足,苗木高径比、高冠比比例失调,即苗木长得有高度,没粗度,根系少,树冠小,病虫害隐患多,严重影响了苗木的正常生长和一级苗的出圃率。苗圃除了坚持常规管理之外,应重点做好“去密、截干、疏剪、除病”四方面的工作。
去密
就是及时、适量去除一部分过密的苗木,无论过密的小苗是否卖得出去,都要间苗、去除。
对于株行距、苗木规格比较整齐的地块,采取隔一行去一行、隔一株去一株的方式,如果这种方式还密,就直接隔一行去两行、隔一株去两株,一直达到合理的密度;对于株行距和规格大小不整齐的地块,采取划线、标记,去小留大的方法,留出一致的行间距、株间距,便于机械、人工作业。培育工程苗的合理规格、密度,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的,一般亚乔木地径5-8厘米,密度110-220株/亩;乔木胸径12-20厘米,密度40-110株/亩,具体密度大小的确认,依据不同树种树冠的占地面积确定。
截干
去密之后,要及时截干、定干,也可结合移植进行截干、定干。
小苗期,为培育一个较高的好干型,达到干直圆满、无死结枝痕,种植的密一些,采取“拔高”的做法无可厚非。由于树木生长的极向性和顶端优势的作用,“拔高”的做法使苗木主干上一级侧枝较少,如果不进行截干,顶梢以下的侧枝较难萌发出来。为了达到标准树高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圆满的树冠和较大的生长量,必须实行截干、定干。一般定干高度,亚乔木1.5-2.2米,即分枝点高度1.2-1.8米;乔木3.0-4.5米,即分枝点高度2.6-4.0米。具体定干高度因树种而异。
疏剪
去密、定干后,树干上的主枝,要进行疏除或短截。
为了使苗木树冠内堂枝丰满,外缘枝圆满即“内丰外圆”。主枝保留3-5条,呈均匀分布,30-60厘米处短截,其余主枝疏除,剪口要平,即不留橛、不撕裂,保留内堂小枝,做到小枝“挠痒痒”,发芽后尽快恢复树势。同一树种单株之间主枝的分枝点高度即枝下高保持一致。
除病
清除病虫害越冬的场所。
由于市场不好,疏于管理,苗木密度大、长势弱,苗圃场内潜伏的病虫害隐患较多。如美国白蛾、方翅网蝽、黄化病、枯枝病、根腐病、介壳虫、粉虱等,明后年将有大发生的趋势,其病菌、虫卵越冬、寄生的场所如病虫枝、枯枝落叶和杂草等,要在冬闲季节及时清除干净、焚烧,有条件的可采取人工扑灭虫卵(蛹)、苗干涂白等措施。
笔者从事林木种苗管理工作近40年,从上世纪末到现在经历了我国苗木产业的两次高潮、两次低谷期,常见乡土树种大规格的精品苗木,除了银杏等极少数树种之外,很少有积压、掉价的。
眼下市场需求且紧缺的精品苗,可用“干直、皮光、帽圆”六个字表示,就像一个完美无缺的“蘑菇”。
文章作者闫大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