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招标  苗木  广东  种子  银杏  山东  绿茵  北京  法桐  造林 

陕西安康:释放生态红利 探路绿色崛起

   日期:2017-08-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25    评论:0    
核心提示:释放生态红利 探路绿色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康实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生
 释放生态红利 探路绿色崛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康实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川陕革命老区——戴在陕西安康市头上这一连串“帽子”,几乎一直是贫穷落后的注脚。
但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安康市创造了发展新奇迹——2015年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领跑”陕西;2016年包括生产总值增速在内的6项指标,在全省“拔得头筹”。今年上半年,安康又在全省扶贫攻坚测评中获得第一!
“绿水青山”的安康,如何冲破十万大山的重围捧回“金山银山”,成功逆袭为西部增长“新高地”?
记者安康调研发现,从过去盲目追求“金山银山重于绿水青山”,到后来纠结“要绿水青山还是金山银山”,再到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安康多年发展的理念之变,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正是在创新求变、干事创业的不懈追求中,安康对照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新路,终于让“秦巴明珠”再放异彩。
生态红利:绿水“流”出金银矿 青山“长”出大产业
这是在去年经济下行压力下安康市交出的发展成绩单——
2016年安康生产总值增长11.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3.7、4.6个百分点。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和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项指标位居陕西省第一位。
对此,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虽说我们经济总量不大,但能跑出这样的速度,对于川陕革命老区等“四区”叠加的安康来说也属不易,“尤其是在去年减少上百亿元产值的前提下”。
所谓“减少上百亿元产值”,正是对于高污染产业的“壮士断腕”。安康市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把环境容量、资源利用、节约集约作为企业引进和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十二五”期间安康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余家,这直接让安康减少工业产值300亿元。
然而关停“两高企业”置换出的生态产业,却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安康充分综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促进经济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同步发展,推进富硒产业、生态旅游、涉水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跃上新台阶。
“我讲一个故事。”郭青说,“我们的富硒茶有上千年历史,2016年的产值已经达到41.6亿元。但还有比这个绿色产业潜力更大的,就是发展才两三年的包装饮用水产业,今年一季度已达到4.6亿元产值。按照预测,这个新兴产业明年的总产值就能超过发展上千年的富硒茶。这个对比说明,沉睡多年的富硒水犹如金矿,发展生态经济的魅力和潜力无穷。”
不只是包装饮用水,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都在不断壮大,在有“富硒第一镇”之称的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汉江两岸皆是郁郁葱葱的富硒茶园,但在几年前,这里还分布着不少厂矿企业,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产生威胁。
“现在全镇经济已经转型到三产融合的生态农业上来。”镇党委书记蔡英红告诉记者,目前全镇共有2.8万亩茶园,其中7000亩属于新建,一共11个村子8个种茶,茶收入占总收入70%。
焕古镇近年来通过招商引来两家大中型茶企,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2016年的总产值达到1.7亿元,茶产业收入迅速膨胀了70%。
“大企业的进驻转变了茶农零散经营的传统模式。镇上在各村组织茶产业服务队,提供田间管理、防控施肥等技术指导,企业负责收购并在传统春茶基础上开发夏秋茶产品,让茶农一年三季有活儿干,拉长了产业链。”当地一家茶企负责人刘小斌说。
不仅焕古镇茶叶被打上“富硒”特色。安康市有2/3的土壤富含硒元素,54%的土壤硒含量达中硒以上水平,是全国最大、最宜于开发利用的天然硒资源富集区。
“富硒成为安康发展生态产业的健康品牌。”安康市委常委罗雪剑表示,经过多年研究与开发,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猪肉等产品陆续走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富硒产业已经成为安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安康的靓丽名片。
不仅如此,富硒产业还成为安康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据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张立君介绍,目前安康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于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
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标志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已占安康GDP达65%,其中富硒产业连年以30%的超高速增长,成为安康市生态友好型产业的第一产业。
 转型之道:从“选择题”到“四则运算”
  一方面,安康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涵养地,任何环保上的纰漏或偶发环境事件,都有可能演变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问题,必须忠实履行“一江清水供北京”的重大任务;另一方面,环境也是安康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保护好这方山水,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安康,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增长,这是关系发展观和政绩观的大是大非问题。
如何放弃“选择题”,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为此,安康打出转存量、优增量、控总量、减量置换的组合拳,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同时加快培育和做大绿色产业,替代传统发展方式。
如今,安康市已逐渐形成“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走出“生态好等同于发展慢、百姓穷”的误区,始终将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命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岚皋县南宫山镇的展望村地处巴山北麓,山高坡陡、自然条件差。2010年起,县上组织发展山林经济,展望村开始种植速生泡桐树。目前全村泡桐树面积6500亩,逐渐形成产业。一亩地每年可出木材2.7方,每方收购价500元,树枝树杈树叶一吨还可卖300元,农户一亩地年收入2000多元,荒山岭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银山。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释放出来的效益却大不同。安康市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以绿色优势、综合实力、城镇功能、民生福祉、文明程度“五个显著提升”夯实了目标体系,相继出台《关于扎实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等20多项制度文件,力促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
“一年栽五年的树,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郭青如此形容安康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努力。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加快推进汉江绿化和“三沿三边”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十二五”期间,安康完成造林绿化326万亩,2016年造林绿化6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汉江水质始终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2016年,安康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一,人均淡水占有量是全国的1.6倍,成为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生态养老的理想之地,已被确定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和陕西唯一的生态养老试点市。
生态环境的修复令生态旅游业焕发生命力。近年来,安康市强化全域全景和融合发展理念,突出抓好中心城市“一江两岸”、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秦岭、巴山等景区景点提升建设,加快推进汉江生态观光旅游带、月河川道现代农业休闲园和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重点项目,逐步成为投资发展热土。
 破题之术:种养在县上,加工在“飞地”,市场在全域
  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解开的发展障碍——在安康市,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面积超过总面积90%,全域10县区中有9个县被列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面对全国不少山区县市共同面临的用地约束,如何既突破限制实现经济发展、又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
为此,安康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首先是重构和完善生态经济发展区域规划,改革区域生态功能管理机制,切实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空间利用效率落到实处。目前,以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旅游区和县域工业园、现代农业园为重点,“三区两园”已成为带动安康发展的强力引擎。其中,安康高新区已升级为秦巴山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
另一方面,针对资源禀赋差异较大的实际,安康市还构建差异化考核体系。目前全市已将各区县划分为循环经济发展区域、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聚集发展区域,大力推进“一县一策”,出台了《支持汉滨区龙头带动引领发展的意见》和《支持旬阳率先发展的意见》等文件,重点推动汉阴富硒食品、石泉生态旅游、岚皋林下经济、平利美丽乡村、镇坪药材产业等县域特色产业分类发展,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存”的发展格局。目前各县区基本实现错位发展,县域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比重70%,促进了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
更为重要的是,安康秉承“全域安康”理念,引入和创新独具特色的“飞地经济”模式,实行了“点上开发、面上保护”。
记者看到,通过在安康高新区和恒口示范区规划的两个“飞地经济园区”,安康打破了县区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项目引导等合作机制,引导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县把重大项目向月河川道集中,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和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区域生态功能管理机制。
“我们的基地在县上,企业与市场在市上。”镇坪县“飞地”办主任胡奎说,近一年多来通过招商引资,镇坪引进了3家投资规模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其中的一个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建成后年均生产能力在15亿包以上,投产5年预计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8亿元。按照以前县上自己搞,完全不敢想象。”
目前,安康的白河、紫阳、岚皋、宁陕、镇坪5县在月河川道建设的“飞地经济园区”均已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并且形成了“种养基地在县区、加工生产在‘飞地’、销售市场在全域”的发展模式,密切跨县域之间、上下游产业的利益链接,推动“飞入地”和“飞出地”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飞地经济已成为安康新型工业高地、就业创业平台、对外交流窗口和改革创新标杆。”安康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琳说。
惠民之路:让“特色产业链”串联“脱贫致富链”
  生态保护是重大国策,但各地现实表明,生态保护如果不能让百姓得实惠,就会失去动力,也不可持续。
贫穷不是生态文明。市委书记郭青说,安康所有县区都是贫困县,算得上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需把生态文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美丽和富裕联结起来,并将其贯穿到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对于安康来说,近些年来发展生态带来的福祉,成果便是“十二五”期间减少贫困人口42.33万人,2016年又有13.67万百姓摆脱贫困。201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590元,增长8.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在今年上半年全省扶贫绩效考评中,安康位列第一。
一个山区市,如何走在脱贫攻坚考评前列?记者调研发现,安康把特色产业链与脱贫致富链紧密联结,最大限度凝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能量,探索形成了“支部+X(园区、景区、社区工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模式。
其具体路径,即实行社区工厂促动、创新龙头企业带动、强化现代园区牵动、提升旅游景区互动、推进合作组织联动,把427个现代农业园区、192个扶贫龙头企业、1290个农民合作组织、80个社区工厂、26个A级景区、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848名致富带头人聚集在党旗之下,以基层党组织为纽带和引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动支部破难题、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促使已经致富的党员、先富的能人群众、特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贫困户抱团发展,形成正向效应。
在安康市汉滨区,记者翻开安康阳晨公司的产业精准扶贫帮扶计划,10个条目中列举的帮扶措施内容密密麻麻:“2016年至2018年共脱贫1050户3795人……解决李家嘴村、长征村、刘家沟村出行难的问题……对贫困户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种养殖技能……”
汉滨区区长范传斌解释说,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资产13.4亿元的阳晨公司通过以生猪养殖为主导,“猪、沼、菜、果”大农业框架的生态循环为发展定位,建设了独具陕南千秋地带特色、引领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更重要的是,通过“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依托主导产业,阳晨公司加快脱贫攻坚步伐,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用工、苗木花卉种植、生猪养殖等措施,助力贫困户摆脱贫困。
家住汉滨区朱家湾村的朱纪猛上有八旬父母、下有3个上学子女,但劳动力只有他一人,贫困持续加重。在村委会和阳晨公司的帮助下,他农闲时在公司的塑料大棚打零工,每年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2015年和2016年他家的人均收入都在3000元上下,在2018年之前脱贫希望很大。
“咱农家人没啥奢望,就是想让父母安度晚年、孩子有好学上。如今能在家门口打工,很知足,自己脱贫了就不给政府添负担嘛!”朱纪猛说。
郭青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并非某种产业转型或某项举措就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的,而是需要系统性、长期性地去发力,久久为功。
城乡经济因环境而美,群众因生态而富。“两山理论”绘就了一个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样本,生态经济成为激活安康后发优势的新动力。在未来,安康提出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在现有生态产业基础上,安康将目光放至大健康、大物流等新兴产业。相信随着高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这颗秦巴明珠将更加璀璨。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育美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
注册>最新加入
最新展会
网站首页  |  在线发布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注册  |  广告列表  |  汇款方式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