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力巨大的行业蓝图上,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赫赫在榜。
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作用也着墨甚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乡村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有以下三个原因:
1与它在全面小康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分不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国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脱贫攻坚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战。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就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因为发展乡村旅游不受资源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本条件约束。
初起步阶段,农民投入的是自己的住房、自做的饭菜、自养的鸡鸭、自采的山货,极少有贷款和举债经验的贫困地区农民,特别容易上手。乡村旅游一旦开展起来,农民较易获得现金性收入,能尽快增加可支配收入,因而极少出现返贫现象。据测算,我国12.8万个贫困村中至少有一半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只是因为藏在深山人未识,旅游资源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2与它已经发挥的巨大作用分不开
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乡村旅游增加的农民就业有630万人次之多,乡村旅游在我国已成燎原之势。
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已经从农家乐、采摘等最初起步时的等客上门发展到主动打造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民宿、乡村主题度假村等升级版本,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甚至已注入现代科技、文化元素,成为旅游创意的实践地。
近些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至少发挥了以下作用:
一是改变了农民世世代代的生产方式,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拓宽了农民谋生、致富的渠道;
二是改变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农村的交通、卫生、上下水及垃圾处理、民居建筑外观花等,都成为村民主动和共同关心的话题;
三是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的生活更加文明、卫生,服务游客更加规范、标准,更多农民爱上了学习,学管理、学服务、学外语、学技能,上完大学的农民子女已经开始回流农村;
四是改变了农民的观念。农村和农民看到了不离土不离乡也能实现现代化、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生活的美好前景。
3与它在满足人民群众旅游需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中的巨大潜力分不开
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目前我国每年国内旅游人次已达43亿,未来5年还会继续增加,达到50亿~60亿人次。
在适应新的旅游消费观念转变方面,人们的旅游经历越丰富,越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受累旅游方式,旅游需求已开始由“观光游”向“体验游”和“度假游”转变,旅游需求从弥补生活的空白和一种假日休息方式向优化生活品质和提高精神层次的新追求转变。
大城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景点景区人头簇动、旅游供给疲惫不堪的状况,乡村提供了接纳新增的十几亿旅游人次的广阔空间。缓解现代生活压力、调节紧张状态、走进自然环境中愉悦身心;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从农村领略别样的生活方式、从乡下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在看山看水忆乡愁中调动学习的乐趣等。
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看准商机的园林苗木从业者开始积极探索“苗旅融合”的路子,通过打造花海旅游基地、乡村旅游和生态农庄的建设和运营转型等方式创造性的解决行业发展瓶颈。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