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供给侧改革”成为代表和委员的高频热词。那么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对农业以及花木产业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变革呢?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了全面解读。他表示,供给侧是针对需求侧而言的,过去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的需求侧,如今已不适应时代发展,供给侧则由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组成,是从需求角度出发而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今年农产品大豆、玉米就出现了供大于求,库存严重过剩的问题。这与人们的需求改变有关。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品种、安全性有了更高要求,供应也应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和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农产品数量和品种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改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要实现两方面创新,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从良种培育到栽培养殖技术的创新,以及后期的加工储运等,都要采取一系列新科技手段,让其产生更高效率;二是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我国由于人多地少,整体农业规模偏小,改革难度大,但通过农业经营体制创新,通过城镇化推进,农业人口减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或是通过土地托管、代耕,以及购买服务等方式,都可以让更多农户享受到现代农业技术的改革效益。
“花木产业同样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赖钟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苗木和花卉品种均存在单一品种数量过剩问题,“好种的不代表好卖”,低水平重复生产不仅浪费资源,也扰乱市场。花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要从市场需求着眼,决不能盲目跟风,盲目上量。我国园艺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但单位面积综合效益不高,栽培技术相对落后,新品种育种研发能力不强,园艺产品与国外进口产品依旧存在较大差距。
赖钟雄委员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推动花木业实现产业换代升级,而科研技术团队的保障和支持是关键。他呼吁花木产业要加快培养和锻炼一批高素质园艺人才,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院校的作用,定向培养;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到一线、到农村进行生产实践,为花木产业创新发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改革最重要的一年,我国花木产业一直以消费为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因此,改革也应从消费入手,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花木产业的潜在消费,加快经济稳步增长。供给侧改革主要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去杠杆、补短板。花木产业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品种选择、品种创新、造型创新和价值创新等四个方面。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