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招标  苗木  广东  种子  银杏  山东  绿茵  北京  法桐  造林 

“林下经济”开辟财富之路

   日期:2017-02-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84    评论:0    
核心提示:原标题:林下经济开辟财富之路  放下世代传承的斧锯,依靠山林发展林下经济,走上创业之路,是黑龙江省伊春市许多新林业青年的
 原标题:“林下经济”开辟财富之路

  放下世代传承的斧锯,依靠山林发展“林下经济”,走上创业之路,是黑龙江省伊春市许多“新林业青年”的人生选择,李大江、王志有便是他们之中的代表。他们创立的伊春市志有森林食品有限公司,依靠山林特产,尤其是蓝莓,开辟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财富之路。放眼长远,把握商机,严守质量,不畏失败,勇于创新,审慎经营,李大江和王志有一起,在伊春这片土地上实现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从“只见树木”到“看见森林”

  从爷爷那辈开始,李大江一家就与伊春的森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父辈那里接过斧头和锯子,李大江的父母也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片森林。

  林子再大,也总有砍光的一天。幸运的是,伊春的林子在距离被砍光还很远的时候,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业工人的后代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们不可能像父辈一样接班,再靠砍伐森林生活,是离开还是留下?留下不砍树,又可以做些什么?

  李大江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在18岁那年,他选择了留下,卖起了当时流行的木制工艺品。东挪西凑了2万元的初始资金后,李大江雄心勃勃地开启了第一次创业征程。然而木制工艺品的流行是短暂的,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很快资金链断了,初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从外地来到伊春寻求创业机会的王志有,也正在经历困难的时刻。人生地不熟,又没有资金的他,只能靠捡拾废品生活。

  机缘巧合使得李大江结识了王志有。一个是不甘失败的新林业青年,一个是立志干事业的外来创业者,创业的激情让他们一拍即合。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山林里的特产:松子、蘑菇、蓝莓、木耳……这些一度被忽视的东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大江说,当年可以伐树的时候,山上的各种特产并没有吸引人们的目光。其实红松所产松子的价值要远比木头本身值钱得多,砍下树木,扔了松子,实在不值。自己身在林区,山特产的优势却看不见了,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看见森林”后,李大江和王志有开始做起山特产生意。最开始只是简单地进行一些代工,经过几年的发展,2012年,他们在伊春市上甘岭区成立了伊春市志有森林食品有限公司,主营产品包括蓝莓果干、蓝莓果酒等。

  搭车互联网发现需求

  松子是志有公司做的第一种山特产。认可度高、销售快、工艺较简单是松子产品的优点。但松子成本非常高,当时当地人常说,抓一把瓜子可以嗑半天,不心疼,但是抓一把松子吃一会儿,几十块钱就没了。一斤松子几十块钱,一麻袋就要几千块钱。这就给初期资金十分少的两位创业者提出了挑战。

  因此,是否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销售,决定了资金链能否持续。组建销售渠道,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对于白手起家的李大江和王志有来说更是如此。

  王志有说,最开始,他去上门推销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搭理他。他就到人家的店里,帮人干活:扛货、装车、卖货……一干就是十几天。最终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客户,产品得以推销出去,慢慢地销售网络也建立起来了。

  虽然现在已经不用再用这种方式发展新客户,但是这种真诚待人的经营态度却被他一以贯之地保留了下来。

  在组建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他们也想到了当时刚刚起步的电商,开起网店进行销售。网店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品类销售额一度排名全国前列。公司的山特产通过互联网得以卖向全国各地,为扩大经营积累了不少资金。同时,网店也成了公司吸收客户意见、改进产品品质、发现新商机的平台。

  李大江说,网店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搭车卖更多的产品。比如说,有的顾客买了松子,就会顺带买一点儿木耳,买了木耳,可能就会搭上一些蘑菇。就这样,网店的品类越来越丰富,产品多样化得以实现。

  李大江注意到,许多顾客在网店消费过程中,总会询问有没有蓝莓卖。

  蓝莓,是林区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果子了。在伊春的山林未被开发之前,野生的蓝莓果成片地生长在其中。每年只有少部分被人们采摘下来,或者自家食用,或者馈赠亲友。李大江说,当时还很少有人能看到蓝莓的商机,没有人去加工,大部分蓝莓就烂在山里。

  随着咨询的顾客越来越多,志有公司开始研究起这小小的蓝莓来。经过市场调研和论证,他们感到这是一个绝好的商机,最终决定生产蓝莓果干。

  实际上,当时生产蓝莓果干是一个相对无奈的选择。顾客来询问时,大部分都是想要鲜蓝莓。每年伊春的蓝莓采摘季,游客参加采摘节一类的活动,采的也都是鲜蓝莓。但是鲜蓝莓不易储存,想要销往其他省市,直接销售鲜蓝莓显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不过令他们稍感意外的是,蓝莓果干一上市,反响特别好。货物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那些畅销的山特产品上,没有人注意到蓝莓。”李大江说,是当时火爆的其他山特产给了自己机会,使得公司可以乘虚而入,抢占商机。

  强调产品野生、天然的独特属性

  生产食品,志有公司的团队感受到了产品质量的极端重要性。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从原料采购就开始了。

  在秋季,蓝莓成熟的季节,伊春的山林间会有上千人去采摘。每当这个时候,志有公司的十余辆收货车也开到了山头。货车、面包车、小轿车……能利用的全利用上了,为的就是能够尽快将成熟的蓝莓收购回来。王志有说,在每年一个月左右的收购时间里,每天都要收购30吨左右。

  虽然市面上也有人工种植的蓝莓,但是工厂从来不用,野生是他们唯一的要求。在李大江看来,扎根于常年冻土层中的野生蓝莓,才能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绿色无污染的需求。

  绿色、健康是现代人对食品的绝对追求。志有公司也紧紧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依靠野生、天然等赋予了产品更多的属性。李大江说,山林产品自身具有的独特属性,能够更加吸引现代人的目光,所以它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

  “精挑细选”是保证蓝莓品质的关键词。采购的时候,对于蓝莓就有严格的挑选程序。几乎所有蓝莓都是手工挑选的。挑选出来的蓝莓会被运到冷库,进行第一遍的粗加工,叶子及一些杂质会用机器去除,吹风机吹掉,还需人工把所有的枝杆剪掉。在进行浸泡之前还要挑选……就这样,经过十几道的挑选工序,最后才能出来合格的半成品。判断合格半成品的标准是无杂质,颗粒统一、均匀、饱满,这几条必须全部满足,才能进入到下一步加工程序。

  蓝莓制成果干的必备程序就是“糖置换”。野生的蓝莓果本身是又酸又涩的东西,需要用果脯糖浆把蓝莓的汁液浸出来,把糖置换进去,增加甜的口感。

  对于糖浆的使用,现在公司已经有了成熟的配方。但是这个配方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过多次、长时间的不断试验,在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得来的。

  王志有说,在创业之初,市面上存在着多种果脯,但是蓝莓果脯却是一个空白,因此蓝莓果脯的加工技术更是不被人们所掌握。在公司决定生产蓝莓果脯之后,便开始了长时间的试验。最开始试验时用量少,每次用料几十斤,试验失败,所有失败的成品就只能扔掉。

  试验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公司的预想,经过一年左右的试验期,成熟的配方才被制定出来,而此时试验所扔掉的原料已经达到了十几吨。王志有说,那段时间是十分难熬的,幸好当时公司还有山林炒货产业去支撑,才能艰难熬过耗资巨大的试验期,迎来蓝莓果干的量产。

  试验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李大江说,志有公司因此成为当地较早掌握蓝莓果干加工技术的企业,有力地抢占了蓝莓果干的早期市场。

  审慎经营 让产品“不太够卖”

  在成立之初,志有公司就根据新建企业的特点,建立了从原材料采购、质量检验出入库、财务管理、办公室管理、车辆运输管理、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改进完善,慢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管理体系。通过深化细节管理,制定经济责任制,公司的各项成本逐年下降。

  生产加工技术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成熟的过程。加工蓝莓需要比较复杂的工艺。制作果干、果酒需要建立从品控、生产、检验到包装的全技术流程。

  没有技术,只能去学习、去探索。志有公司因此派出了团队到其他省市学习先进的加工技术。但是各家技术方面的东西多属于商业秘密,学习团队往往只能看一看加工流程。王志有说,他只好带着团队上网去查,慢慢摸索,不断积累的经验最终化为了成熟的技术体系。

  如今,公司组建了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让公司走上科技创新兴企之路。每天,各项试验目标和结果都要用数字化的方式去检视,保障公司的各种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技术团队还要承担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工作。

  此外,公司的技术还通过以老带新的模式传承下去,让技术也能有序发展。所谓“老”,就是指公司里的老员工、老师傅,“新”则是指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王志有说,老师傅的经验更多,但是大学毕业生则有着更为先进的理念以及充足的干劲,二者因此产生了很好的契合点,有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现在在公司的加工厂里,现代化的设备一应俱全,中心化验室和质量监控体系也建立起来。

  依靠技术团队的不断创新,产品类型得以丰富。最近这两年研发的就有蓝莓白兰地酒、蓝莓脱醇酒等。

  王志有介绍说,蓝莓白兰地是一种从蓝莓红酒脱醇出来的酒。将酒精度为8到12度的蓝莓红酒,提纯到50度,得到的就是蓝莓白兰地,而剩余的就是没有酒精的酒。再经过工艺还原,就得到了无醇果酒。

所谓的蓝莓脱醇酒便是无醇果酒的一种,其最大特点就是不含酒精,却有酒类的口感。目前这种“酒”已经研发成功,将于近期上市。王志有对此抱有很大的希望,他认为,这种“酒”老人、小孩、女士都可以喝,因此会有广阔的市场。

  审慎经营是志有公司的另一种经营哲学。李大江说,他并不想“使劲儿挣钱”。如果预计来年蓝莓的销售量是1000吨的话,他基本上就购进600吨到700吨。即便货品供不应求,他也要控制生产量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让产品“不太够卖”。

  对于未来永远怀有危机感,眼光放长远,是李大江对自己的要求。李大江说,虽然现在山特产在市场上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自己依旧会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展会,推介公司的产品。他觉得,现在的客户有一天也许会离开,这就需要不断挖掘新的客户,让公司后续更加稳定,让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公司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育美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
注册>最新加入
最新展会
网站首页  |  在线发布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注册  |  广告列表  |  汇款方式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