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师与苗木生产者信息不对称,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苗木生产者的工作岗位,多数时间在苗圃,手机是通讯和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有人讲,当前70%的中国人玩手机,我不赞成这种说法,如果70%的人“玩手机”,那么80%“玩手机”的人是在看信息、学知识。
苗圃经营管理人员70%至90%的苗木信息是通过手机获取的,其中微信是交流苗木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当前苗木供应信息大都在苗木生产者、经营者之间传播、交流,甚至泛滥成灾、真假难辨,极少传播到园林设计者之中。
有专家表示,为了在某绿化工程设计一种规格的苗木,有时要花费很长时间查找,不知道当地苗圃能否有,于是就在淘宝等网站查阅。作为园林行业资深设计师、教授级高工尚且如此,更何况年轻人。
园林设计师与苗木生产者对话的必要性
在园林绿化行业,苗木生产是基础,应用是目的,设计是关键。园林设计公司是这个行业的上游企业,园林设计师是规划、掌控苗木应用的领军人物。苗木生产者首先要与设计师沟通、交流,了解、确认将来绿化工程设计什么苗木,在第一时间得知市场需求什么苗木,再有的放矢地组织生产,才能卖得出去苗木,获得经济收入,才能尽量避免盲目生产苗木。
近三十年来,我国苗木生产一直处于比较盲目的状态。2016年虽然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但十三五规划的很多项目,要从2017年后开始实施。另外,国家、地方政府每年计划拨付的项目资金,大都在下半年到账,资金拨付的滞后性非常普遍。尽管各地区苗木生产也有计划,只有种植面积没有苗木的品种、数量和规格以及出圃时间,与造林绿化规划不衔接。
园林设计师在进行绿化项目规划、设计时,再与苗木生产者沟通、交流,为时已晚。最好提前3年至5年与苗木生产者沟通信息,交流、确定将来应用的品种、规格及发展态势,使生产者提前3年至5年着手培育市场需求的苗木。假若不能提前三五年与苗木生产者沟通信息,设计师最少要在进行绿化设计前去相关苗圃走一走、看一看,根据苗圃生产实情设计的苗木才能采购到。
园林设计师看苗圃,“这样的苗不愁卖”
当苗圃负责人带领设计师参观完苗圃后,需要设计师消化、吸收,更需要设计师与生产者进一步沟通交流,指出苗圃当前存在的问题,为苗圃发展留下意见,使园林设计与苗木生产顺利衔接。
1、老概念,新思路
大学林学专业《森林学》教科书上的“植物群落”、“复层林”、“混交林”等概念,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背景下,早已不新鲜,甚至被遗忘。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王斌在山东考察苗圃后的座谈会上指出,北京新城及周边环境绿化发展规划,需要营造生态园林景观,更强调植物群落性分布,形成复层园林,使用“混交搭配”、“特色搭配”等生态景观苗木,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
2、以北京为例,提倡逆境或相似环境育苗,看最缺的树种是哪些?
为了适应北京施工环境的需要,除了苗木供求半径800公里限制条件外,需要在自然环境较差的地理条件育苗,如在大同、内蒙古等地的恶劣环境下育苗,其生产的苗木更能优先采购。根据绿化环境的需要,实行阴、阳坡地形分开育苗,苗木分别应用。外地苗企最好在北京设立苗圃,苗木移栽到北京过渡适应一两年后再上工程。北京缺少的是常绿针叶树种,如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雪松、樟子松等。
3、苗木规格质量,树形比径粗更重要
使用原生树种、全冠苗上工程是将来发展的趋势。所谓原生树种就是实生苗或扦插苗,高接苗或裸干苗尽量少用。全冠苗既不是定干丛生的冠型苗,也不是全貌苗,而是自然生长、树干圆满无伤痕、死结,树冠适度修剪、有二级以上分枝的苗木。如干冠比1:1的苗,即分枝点高度2.8米,树冠直径2.8米。将来胸径12厘米、树形不好的苗木肯定不如胸径10厘米、树形好的苗木好卖。
4、野生乡土树种,也需要驯化
对于高海拔山区优良野生乡土树种的育苗,也要慎重。尽管这些树种特别耐干旱、瘠薄,抗寒性较强,但因为这些树种野生惯了,到了城市未必适应,极有可能水土不服,同样需要驯化、适应的过程。
5、容器苗,将越来越畅销
由于反季节工程的需要,容器苗未来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此外,造型苗必须使用容器,稀有树种移栽要提前一年断根。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