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好于预期
在南方,福建除了不断上马的湿地修复等生态项目,很多城市也开启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海南海口的“双创”、儋州的“一建五创”、三亚的“双修”和“双城”项目等都在建设。杭州的G20峰会,大量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对于江浙等地的苗木市场拉动作用明显。贵州生态建设的火热、云南冻害的换苗工程也让西南地区的整体苗木销量好于预期。
而出乎意料之外,西北部陕甘宁三地苗市不同程度有所复苏,给苗木人带来了惊喜,三个地方的很多从业者用“好于预期”、“出乎意料”来总结上半年苗市。
综合三地的园林绿化市场,虽然房地产绿化项目仍不景气,但市政绿化、生态绿化等区块却频频传来好消息。内蒙古的“十个全覆盖”、宁夏的“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直接拉动了周边的苗木销售。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县城加快了绿化美化的力度,尤其是打造旅游城市的地方,绿化投资规模很大。
陕西的苗木除了供应到西咸新区、兰州新区等新区建设中,渭河治理的投资额将达到五六百亿元,秦岭治理等生态治理项目也会陆续上马。
通过各类项目的带动,陕甘宁三地度过了比较忙碌的上半年。虽然利润空间被挤压,苗子价格有所下降,但上半年的产值甚至比去年同期还有提升。胸径10厘米至15厘米的中大规格乔木表现比较突出。在甘肃,胸径10厘米至15厘米的新疆杨、榆树、云杉等乡土树种销量很大,而且价格稳定。宁夏也是如此,大规格乔木、花灌木价格比去年冬季上涨了20%,其中包括碧桃、紫叶矮樱、太阳李、榆叶梅、国槐、白蜡等品种,观花的各类乔木、花灌木、地被普遍热销。段林表示,旅游绿化项目的兴起直接带动了这部分市场。
低潮扔在持
虽然全国多地的苗木销量较去年有明显增长,但2016年苗木市场仍处于低潮中。
苗木价格是一个重要标志。全国各地除了色块苗价格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亚乔木、乔木工程苗总体价格依然在低位徘徊。
绿化工程苗木价格上不来,种植苗木无利可图,新扩建的苗圃自然不多,中小规格的乔木价格更是持续下滑。在山东胸径6厘米以下的苗木价格跌入低谷,在京津冀地区一两年生小国槐、小榆树无人问津。
全国各地收缩、放弃苗圃的大有人在。广东已陆续出现转让苗圃的从业者;在山东菏泽,今春约有5%的苗木人弃苗而去。其实,在弱市中减仓割肉、保存实力,不失为明智之举,这就是市场调节下的去产能方式。
行业的不景气从各地展会可见一斑。从春到秋,各地展会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业界参展及观展的热情也在降低,展览规模纷纷瘦身,一些展会虽不至门可罗雀,但与前些年的热闹景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行业对于新品种的热情也有较大幅度降低,推广难度逐渐加大,在2016年进行新品种大规模推广的企业较往年减少。
迎来“专业红利期”
虽然2016年苗木销量较去年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在经济发展的大趁势下,苗木需求将趋于平稳,且在苗木高库存的背景下,除了部分区域以重要活动或政策性带动外,苗木整体的持续反弹行情特别是价格的全面反弹还难以呈现,需要坚守者抱有足够的耐心,注重长远布局,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我国苗木行业陷入低潮,需求侧大幅减少是直接导火索,但其主因来自于供给侧。有专家指出,当前我国苗木生产量为600亿株,预计未来5年至8年全国苗木需求总量约为200亿株,这意味着有400亿株苗木需要出口外销或找其他出路,因此去产能、去库存、调结构将是未来几年苗木产业的主旋律。
在这个主旋律下,苗木行业已开始从“政策红利”期走向“专业红利”期。以前拼量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不会再有前途,做精产品,做出特色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点;进行经营思路创新,拓展蓝海,才能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转变点和突破口。
“瘦身”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很多苗木生产者的选择。部分企业今年将3000亩苗圃缩减为600亩,为的是把产品做精。自去年开始,四川部分从业者就开始淘汰苗圃中没有优势的苗木,以发展精品苗为目标进行升级改造。
除了做精产品,苗木造型化、进军家庭园艺市场也是不少苗木人的选择,寻求苗木种植与文化旅游结合的风潮也已呈兴起之势。
上半年的苗市转机,给很多从业者带来了曙光。不过,更多人有了居安思危的意识,认为应该趁着此次市场回暖,尤其是中小型苗圃应该将苗子尽快出手回流资金。吕晓虎提出,虽然上半年市场尚可,但明明本地苗圃有的品种,工程方还是喜欢从四川、浙江等地调苗,原因就是那些地方的苗木质量更高,而且还便宜。因此,提质升级是西北地区苗圃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