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招标  苗木  广东  种子  银杏  山东  绿茵  北京  法桐  造林 

园林绿化成社会改造推动力

   日期:2016-12-13     来源:长江网    浏览:95    评论:0    
核心提示:青山戴家湖公园为江城添绿记者胡九思航拍2011年,我市谋划了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以长江、汉水及蛇山、洪山、九峰山等
 

青山戴家湖公园为江城添绿  记者胡九思航拍

    2011年,我市谋划了“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以长江、汉水及蛇山、洪山、九峰山等东西向山系为“十字”形山水生态轴。5年来,在此生态框架内,被煤灰污染的戴家湖变身生态园,“武网”场馆周边四山复活,曾经的“灰带”、垃圾填埋场变身园博园。这些典型案例,见证了武汉城市治理转型之路,园林绿化成了社会改造的推动力。

    工业废弃地“长”出戴家湖公园

    位于武广高铁和三环线下的戴家湖公园,是武汉首个建在工业废弃物原址上的城市综合公园。直到2015年,完成生态修复后的戴家湖公园正式开放,这里成为武汉东大门一块50万平方米“绿肺”。

    “戴家湖公园适当保留工业化时代遗迹”,园区负责人称,建造公园利用了大量的工字钢和红砖,不少老青山人专门来这里追忆过去的岁月。“就连以前的粉煤灰及废弃物也得到妥善利用”,该负责人称,园内原有破碎砖石块料、粉煤灰、金属构架,用于全园的道路广场铺装建设及基层填充,以及坐凳、挡土墙、道路路牙、台阶花池等设施。

    “回归”了的戴家湖公园,规模位列中心城区综合性公园第一。市园林和林业局有关人士介绍,该公园每年可吸纳二氧化碳1.8万吨、粉尘200余吨,释放氧气1.2万吨,今后将与青山公园、桥南公园、矶头山公园和杨春湖公园等连成一线,成为武汉东大门的绿色屏障。

    光谷四山满绿“复活”成武网背景色

    上月,市民刘长乐跨越半座城前往光谷看演唱会,记忆中的不毛之地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我在这边工作,这些山光秃秃的,还很臭,大家都不愿靠近,后来单位搬迁去汉口,我也搬了家,很久没再回来”。复苏的光谷四山,让刘长乐眼前一亮。

    刘长乐回忆,本世纪初,包括黄龙山、二妃山、凤凰山、荷叶山在内的光谷四山,或因开采过度,或因垃圾堆积,一度遍体鳞伤,市民完全无法亲近。

    2013年,光谷启动二妃山修复。土方回填、修坡、垃圾无害化处理、沼气回收、绿化,一道道“手术”施工,一项项生态修复,曾经的二妃山逐渐回归复活,裸山披绿,臭气渐消,飞鸟回归。这座原本寸草不生的垃圾山,重新成为亲民之处。武网场馆附近,由三环线“一线串珠”的另外三座山黄龙山、荷叶山以及凤凰山迎来新生,坐镇光谷的四山重焕新生。

    据了解,这些山体在修复规划之初,就是按生态、节约、亲民的标准设计,不仅要成为三环线沿线的绿化景观节点,也成为了适合周边居民游玩的休闲之地。二妃山因距离武网场馆最近,变身体育休闲公园;黄龙山主打花海,和凤凰山一道规划成为城市郊野生态公园;荷叶山毗邻高校,成为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场所。

    园博园与世界分享生态修复经验

    赵松林搬来汉口城市广场前,居住在热闹的民意四路。他说,自己从小长在那里,以前跟人家介绍自己住的地方,一声“六渡桥长大的”,在老武汉中非常“玩味”。现在,跟亲戚朋友介绍自己住的地方,他一句“园博园西门旁边的小区”,总是引来大家的羡慕,“又玩上了味”。

    今年6月,在国家人权领域最高规格会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实施评估总结会上,武汉园博园建设被列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案例,武汉市受邀作典型发言。约30位外国使节和境外媒体记者与会。

    武汉园博园的成功建设,解决了垃圾填埋场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周边10万居民的生存权得以保证。周围有15219户拆迁人家搬进了新的“堤景房”,更好地拥有了居住权。周边居民的就业率大幅提高。建园几年间,周边居民提出约5000条建议被采纳。

    早在去年底,园博园项目就让武汉市从巴黎捧回“C40(城市气候领袖群)2015城市奖”的“最佳固体废物治理奖”,与全世界的城市分享了成功经验。通过采取先进的好氧修复技术,金口垃圾填埋场用1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自然状态下需要降解30年的过程,变成一片可种草、种树、盖房子的土地资源,成为武汉园博会的核心用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园博园不仅给武汉市民带来巨大福利,也已成为具有多重意义的发展样本。

    沙湖公园对外开放

    沙湖公园位于武汉中央文化区,是武汉市最大的城中湖公园,2013年建成开放。公园总面积377公顷(含水域),其中陆地面积约90公顷(含岛屿)。全园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历史人文区、市民休闲区、文化艺术区、生态湿地区、运动森林区。

    沙湖公园的修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场所,也彻底杜绝了填湖现象。2015年夏季成功举办全国荷花节。

    三环线生态带形成

    三环线城市生态带是环绕主城建成区的一条集生产绿地、农业生态用地和城市外围公园绿地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绿化景观带。

    以形成三环线“一环多珠”的整体生态格局为目标,过去5年,我市基本完成三环线内侧50米,外侧50-200米宽、91公里长的绿化建设,沿线各区逐步建成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等郊野公园和戴家湖公园、谌家矶公园、张毕湖公园、竹叶海公园等数座中小城市公园。

    长江中游湿地保护联盟成立

    2016年4月,武汉、南昌、长沙、合肥、九江、岳阳、宜昌、安庆8个城市的园林和林业部门在汉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联盟,达成六点共识:围绕湿地生态保护建立联动机制;逐步探索湿地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建立越冬候鸟联动观测机制;建立鸟类疫源疫病联合防控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湿地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顶层设计构架,共同争取国家层面生态支持战略。

    3年修复山体65座

    2011年以来,我市大力加强山体资源保护,编制完成《山体保护规划》,市政府颁发施行了《武汉市山体保护办法》,并重点实施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工程。2013-2015年共修复破损山体65座,面积1.34万亩。

    完成人工造林2万公顷

    2011年以来,我市围绕美丽乡村、绿色家园建设,重点在农村“四旁”、通村道路两侧、城镇社区空闲地实施植树造林、见缝插绿、发展林业产业,大力实施“绿满江城”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区、绿色示范乡村建设。5年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3031.9公顷。

    亮点

    参与绿色建设 分享绿色福利

    市民成园林建设重要一员

    武汉园林和林业的建设,离不开市民的参与和支持。五年来,市园林和林业局开展多种活动,鼓励市民分享绿色福利,参与绿色建设。

    上万志愿者服务武汉园博会

    “汉宝”是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博会的吉祥物,也是上万名志愿者的昵称,这其中最耀眼的是一群园博会展园园长。

    “展园园长什么都做,什么都管。每天要在园区待8小时,平均巡园行程5公里左右。”志愿者周智敏介绍,园长每天把游客对园博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管理机构。

    64岁的吴家善是园长中的摄影师,对于游客们帮助拍照的请求有求必应,在他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上,密密麻麻记着几十个游客的邮箱地址,晚上回家,他要把照片逐一发去。

    据了解,展园园长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18岁,来自各行各业,有大学教授、民企老板、公务员、大学生,还有农民工。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义务维护园博园日常秩序和设施,引导游客文明游园,他们为武汉园博会无私奉献,成为园博会最美的一道风景。

    市民园长监督管理公园事务

    2014年,武汉公园管理率先尝试“市民当家”,3年来近百位“市民园长”上岗,监督、管理公园事务。

    5年前,宝岛公园内的噪音从清晨5时多闹到晚上10时多,“令人发疯”。“改善环境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我们普通居民的社会责任”,刘智修担任“市民园长”后,组建银发护湖队,目前队伍已从七八个人发展到100多人。

    两年来,“园长”们付出了很多劳动和心血,但不拿一分钱报酬;他们虽不是公园管理者,但管下了公园里不文明“顽疾”。在“市民园长”的努力下,公园不文明现象减少了,城市面貌变“新”了。

    都市观鸟人,记录生态故事

    “你看这翠鸟,羽毛颜色很亮,估计是今年才出生的。”方师傅难掩兴奋,指着落在小荷塘正中央小木桩上的一只翠鸟,小声跟其他鸟友说道。

    在武汉观鸟会,像方师傅这样的拍鸟爱好者有近300位,他们常常背着10多公斤重的摄影设备,鸟群迁徙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儿;他们如同鸟儿的父母家人,时刻关注鸟的生存状况;他们自掏腰包,为鸟儿建立起生存档案、宣传网站,将信息数据提供给科研单位。

    观鸟人“风啊风”于去年11月在府河湿地观测到成群的豆雁、灰雁中,识别出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的身影,并及时用相机记录,这一偶然的发现成为大天鹅曾经落脚武汉的真实影像证明。

    在拍鸟爱好者的努力下,我市首次盘清府河鸟类家底,了解到涉及东西湖区、黄陂区、江岸区的武汉府河湿地约有鸟类159种,其中越冬水鸟36种,记录下豆雁7047只、灰雁2132只,其种群数量均达到东亚迁飞路线评估数1%的标准以上,即具备国际重要湿地的申报条件。

    市园林和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称,这些照片得来不易:冬天下雪时,拍摄者要在府河雪地里蹲守几日才会有所收获;数清豆雁和灰雁数量时,需要靠肉眼核对,常常流着眼泪也不敢眨眼,生怕看漏了。这些来自武汉鸟友的珍贵影像记录,将在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作为历史档案永久留存,作为府河湿地生态现状的重要资料。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高翅:

    绿化提升了城市创新活力

    回顾过去5年武汉城市绿化的变化,我认为城市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也同步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城市的创新活力。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城市进出口道路绿化,给人一种“绿色门户”的感觉,市民的亲切感也油然而生。这不仅能迅速改观城市印象,更是将绿色作为了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延伸开去,武汉实施的三环线绿化、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湖泊公园、山体修复工程等,已构筑起武汉最具特色的山水十字轴,并将绿色与之串联,再辅以城市绿道,那就是武汉独有的绿色生活方式,是对生态文明最生动的演绎。这种绿色、节约、低碳、环保的建设理念,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园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建设模式,是自然与文化双重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当前园林界所大力倡导的。

    期待武汉在实施城市大环境绿化中,更加注重“城乡统筹”,这并不等同于“城乡统一”,只有保留了“城”和“乡”的独有魅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武汉”。

    访谈

    5年来,被煤灰污染的戴家湖变身生态园,“武网”场馆周边四山复活,曾经的“灰带”、垃圾填埋场变身园博园……见证了武汉城市治理转型之路,园林绿化成为社会改造的推动力。

    园博园项目让武汉市从巴黎捧回“C40(城市气候领袖群)2015城市奖”的“最佳固体废物治理奖”,与世界城市分享了成功经验。

    武汉公园管理率先尝试“市民当家”,近百位“市民园长”上岗,监督、管理公园事务,公园不文明现象减少了,城市面貌变新了。

    城市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同步得到提升。

    市民在府河湿地观鸟

    记者任勇 摄

    迎接市第13次党代会

    本版撰文: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赵旋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育美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
注册>最新加入
最新展会
网站首页  |  在线发布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注册  |  广告列表  |  汇款方式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