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骆惠宁书记在报告中就转变产业结构提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能源产业创新、传统优势产业提质、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和“双创”孵化新产业新业态“六大工程”,构建具有鲜明省情特点的支撑多元、布局合理、链条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他强调,只要我们持续推进“六大工程”,就一定能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再造新优势,部分产业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山西在全国产业版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振兴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那么,这“六大工程”是什么内容呢?与之相关的产业现状如何?通过实施这些工程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下一步又如何操作?就此,本网推出“实施六大工程,构建山西现代产业体系”系列文章,对此进行梳理和分析。敬请垂注。
“实施六大工程,构建山西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之五
现代农业:开拓增加效益新空间
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重点发展杂粮、草食畜、鲜干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开发功能食品为重点,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建设全国小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升“晋”字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摘自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不可否认,山西的农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农业现代化仍是最大的“短板”。其中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农民增收任务艰巨。何况,到“十二五”期末,全省58个贫困县中还有7993个贫困村、232万贫困人口!
为解决这一问题,山西提出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以期逐步把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调结构强特色,提升农产品比较效益
杂粮、草食畜、鲜干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是山西提升中农产品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已成为该省“十三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重点。
从布局上看,主要是构建特色现代农业六大发展区域。其中,汾河平原区域发展的重点产业中,南部有水果和家禽产业,北部农产品深加工;雁门关区域重点发展优质肉牛肉羊等草牧业和优质杂粮产业;上党盆地区域重点发展优质杂粮、中药材和生猪产业;吕梁山区域重点发展苹果、枣和核桃等优质干鲜果和马铃薯产业;太行山区域重点发展谷子等优质杂粮和道地中药材产业。
在这一布局中,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比较效益。
在运城优质果麦产业化示范区,建设黄河金三角果业生态城、国际果蔬物流港,扩大果品、蔬菜国内外高端市场份额。立足果菜基地发展,支持果菜加工、储运设施条件和田头市场建设,率先建成覆盖主要果菜乡村的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种植业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在上党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家庭小规模、区域大群体、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优质中药材产业带,提升以山西振东集团、同仁堂、中晋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水平。
在朔州草牧业种养加发展示范区,建立“改革试验、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为一体的草牧业发展示范区。建立种养加、粮经饲三元现代农业结构,大力实施粮改草工程,发展带穗青贮玉米、燕麦草、紫花苜蓿和甜高粱种植基地;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新建和完善牛、羊、奶牛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山西省雁门关生态农牧建设研究院,实施牛羊良种体系建设工程、高产奶牛核心群建设工程。
精心培育小杂粮这棵“摇钱树”
山西,出产小米、马铃薯、红芸豆和荞麦等小杂粮,有“小杂粮王国”的美誉。
在这些杂粮中,有许多被加工成功能性食品,在市场大受青睐,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摇钱树”。
为此,山西在“十三五”期间,要对小杂粮产业保特色,创优势。以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大区域为重点,推进谷子、油料等优势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支持杂粮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工程、良种试验示范工程、杂粮龙头企业工程,强化杂粮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推广。
建设杂粮产业开发示范园区,支持杂粮保健、养生、方便等功能性食品开发,打造沁州黄、汾州香、灵丘苦荞、平鲁红山荞麦、岚县红芸豆等一批杂粮品牌产品。
创新杂粮营销方式,建设“环五台山地区特色杂粮产业综合体”和杂粮特产展示交易区,发挥五台山是世界著名旅游景区的优势,扩大山西特色杂粮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把杂粮大省做成产业大省。在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三大马铃薯优势产业带,推进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薯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发展,逐步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加强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支持20个马铃薯主产县建设良种扩繁基地,健全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加快马铃薯病毒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设优质商品薯生产示范基地,扶持马铃薯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企业新建千吨级种薯恒温贮藏库,提高储藏保鲜能力,贮藏损耗降低到5%以下。加快马铃薯加工和贮藏技术研发,增强马铃薯加工转化能力。将脱毒马铃薯列入良种补贴范围,加大脱毒种薯繁育补贴、马铃薯种植补贴、马铃薯农机补贴力度。
在小杂粮加工方面,山西正加大对“513”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实施省级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加强杂粮等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优势产业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跨越工程,在初加工、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副产物综合利用、主食加工、质量品牌提升、加工园区建设、主产区加工业等领域重点突破。
支持省级食品工业园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像抓工业品一样抓好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强化龙头企业品牌建设。传承山西食品老字号文化,建设山西面食、山西杂粮、等区域公用品牌,依托汾酒工业园区等建设一批品牌特色产品展示交易区。
叫响“晋”字号农产品品牌
2016年11月7日上午,运城举办的首届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开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外商和国内21个省市500余家客商代表参加,对叫响“晋”字号农产品品牌产生了积极效应。
叫响“晋”字号农产品品牌,,就是要定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推进农产品出口贸易。
为此,山西在“十三五”要瞄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支持水果、芦笋、红芸豆、核桃等国家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建设,加快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创建,扩大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高端市场的份额。
对接京津冀、环渤海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建设面向京津、拓展国内外市场的优势农产品供应基地。深化中原经济区合作,建设面向大中原的晋东南特色农产品基地。积极融入黄河金三角和长城金三角区域发展,依托特色果品和农牧产品,建设中西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农村服务业集散基地。
山西还支持在国内外主要市场建设山西特色农产品直销中心,扩宽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会展经济,办好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积极组团参加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高水平的国内外展会,支持山西杂粮等区域公用品牌参加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加快山西面食、晋菜走出去的步伐。
为支持农产品“走出去”,山西正在实施引导工程。其中,建设苹果、梨、桃、芦笋、红芸豆、酥梨、核桃、双孢菇、小米、小香葱、胡萝卜等优势出口农产品示范区20个,在全国大中城市建设山西特色农产品直销中心20个。通过这些手段,将带动更多农产品走出娘子关,走出国门,“晋”字号农产品品牌定会叫得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