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果树设施栽培历史久远。17世纪,法国进行了柑桔温室栽培,葡萄温室栽培也有近150年的历史。20世纪中叶,塑料工业促进了果树设施栽培的迅速发展。近30多年来,利用塑料薄膜作为覆盖材料进行果树设施栽培发展迅速,仅落叶果树就有葡萄、桃、樱桃、草莓等10多种树种。
果树栽培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是设施栽培迅速发展的推动力,其中包括果树特异新品种育成、矮密植培技术的推广、人们对时鲜果品的需求、淡季新鲜果品供应的高额利润、园艺物资材料和环境控制设备的改进等。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发展速度惊人,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日本的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年增长率高达16%,栽培的树种不断增加,并在采收期调节、环境因子调控、休眠期的控制、花芽促成和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成功经验。
中国设施栽培的品种主要从现有生产品种中筛选,盲目性大,对设施栽培的适应性了解较少,有些甚至不适合设施栽培。因此,选育和引进适合设施栽培的品种资源以及矮化砧木己成为当务之急。
开发利用设施品种资源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选择需冷量低、早熟品种。品种需冷量大、自然体眠长、难以早熟促成是限制扣棚保温时期,进而限制成熟上市的重要方面。因此,设施促成栽培应选择自然体眠期短的早熟或特早熟品种,以便灵活掌握其成熟期。二是选择自花结实能力强、花粉量大的品种。设施栽培在产量调节上虽然可以借助于人工辅助授粉、棚内放蜂等措施,但花粉粘滞,生活力较低,因此,选育自花结实能力强,花粉量大的品种,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三是选择矮化紧凑型品种或利用矮化砧木。棚内空间有限,光照低,而果树往往旺长造成光照恶化和花芽难以形成。所以,应设法利用矮化紧凑型品种或矮化砧木,控旺促花,改善群体光照状况。四是品种系列配套。选育和引进利用系列配套品种,克服品种单一化,增加花色品种。
目前,大多数果树设施仍旧沿用蔬菜设施结构,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这些设施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投资少、保温性能好,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空间利用率低、光照不良、分布不均、操作费时、费力、抗性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因此,必须积极研究适合中国光热资源特点的设施结构,即小型化、功能强、易操作、成本低、抗性强,适合果树生产的设施结构。另外,还应选择适宜的覆盖材料,棚型构和功能控制技术等。
大多数果树树种品种经过设施栽培,其果实内在品质下降,表现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风味偏淡、耐贮性下降。果品内在质量的降低己成为限制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的瓶颈。今后,应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技术措施提高果品质量。在摸清设施条件下果树各树种、品种果实品质发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不同品种、区域设施栽培的较为规范的质量技术模型。
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体眠的特性,如果需冷量不足则不能通过自然体眠,即使扣棚保温,果树也不能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芽、开花,但不整齐,坐果率低。生产中由于对自然体眠的机制的研究不够、难以寻求针对性的破眠技术和低温替代物质,加上缺乏超低需冷量的专用品种,使得设施生产果品的成熟期没有根本的突破,不能实现新鲜果品春节前后上市和周年供应,限制了产业的效益潜力和进一步发展。
中国地势复杂、地区之间光热资源差别明显。今后,应根据光热资源和市场走向,区分规划和定位当地设施生产模式以及重点发展区域。北方东南部地区,早春气温上升快,光热资源丰富,可大力推广简易设施栽培模式,做到投入低效益高;东北、西北地区可应用低需冷量品种,借助人工破眠技术实施日光温室超早期促成栽培;西洋樱桃产区可利用设施栽培,防止花期晚霜危害和裂果,提高果实品质;长江及淮河流域可大力推广设施避雨栽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