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林业园林局获悉,《花重锦官城—成都市增花添彩总体规划(2016-2022)》(以下简称《总规》)正式出炉,我市将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地推进“增花添彩”,重点提升市花芙蓉的使用规模,增加梅花、腊梅、山茶、早花樱花等冬季赏花品种,适度引进适生新优品种,力争实现3年初现“花重锦官城”,6年重现“花重锦官城”。
以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为主要指标
记者注意到,《总规》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即“一定面积的绿地内,花卉彩叶植物投影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比率”作为了主要指标。市林业园林局副局长张燕解释,之所以要“增花添彩”,并非成都的绿量不够,而是花卉彩叶植物的运用不多,目前中心城区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平均仅为10%-15%,绿化景观色彩相对单一。为此,《总规》提出,近期(2016-2019年)通过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推进中心城区“增花添彩”重点项目,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20%以上,远期(2020-2022年)提升至30%以上。
增花添绿参考诗词歌赋描写
据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陈明坤介绍,《总规》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前人诗词歌赋中对成都景观的描写,还征求了流沙河等本土文化名家的意见,最终明确要重点强化传统花卉彩叶植物的运用,提升市花芙蓉的使用规模、保持市树银杏的使用数量,增加海棠、杜鹃、牡丹、梅花、茶花、兰花、菊花、石榴以及紫薇等花卉彩叶植物的使用量和集中程度。冬季重点增加梅花、腊梅、山茶、早花樱花等。在中心城区特别是天府新区、高新区等适量增加蓝花楹、紫藤、鸭舌草、蓝色蔷薇、紫玉兰等冷色调花卉。
不会大规模移除现有花木
根据《总规》,增花添彩将以“两山三网、一带多片、两区多点”作为布局重点。其中,“两山”为龙泉山、龙门山;“三网”为依托道路林网、水系绿网和绿道网络,建赏花观叶走廊;“一带”为温江、郫县、都江堰,花卉苗木基地产业景观带;“多片”为60个赏花观叶品果基地,优化完善18个现有基地 新建42个赏花基地;“两区”为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多点”9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68个特色镇。
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否出现“大砍大栽”的情况,是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市林业园林局绿化处副处长吴江表示,“增花添彩”重在“增”“添”,会尽量保持原有景观绿化。比如,在人民南路四段来福士广场门口的整形灌木丛中,添植色彩亮丽的樱花。当然,在树龄达到一定程度、密度过大的点位,也会移除一些生长状况相对较差的,再在需要的位置补植相宜的花卉彩叶植物。
人民南路等重点路段已“增花添彩”
事实上,通过前期工作,今年全域成都 “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完成了武侯区双元街增花添彩改造工程;天府大道、人南二环路口、大熊猫基地、三环路等增添了花卉彩叶植物;红星路四段花台及中央分车带、人民南路花箱(二环路外侧)、天府大道中缝、锦官驿小学、二环路西南交大处、西区医院处和摸底河处、北新高架、九里堤北路公园、迎宾大道分车带、迎宾广场处河道两侧等300个点位,栽植了各类花乔3万余株、花灌20万余平米、观花观叶类藤本15万余株。
目前,人民公园、文化公园正进一步完善方案,预计国庆后实施,明年春节将初见成效。“除了提升城市品质,我们还希望通过‘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建设,带动花卉科普宣传、全民爱花护花、林业产业等的发展。”张燕呼吁市民们通过栽种阳台植物、花卉旅游观光、农林创新创业等方式,共同扮靓我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