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低迷的市场现状让苗企老板有些沮丧,苗圃企业面临着转型的阵痛与迷茫期,这更需要我们从大局着眼,对企业的发展做好清晰的定位与规划,苗企老板们试着往这些方面思考,或许会豁然开朗……
由零星化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改变过去零星发展的做法,苗木生产商可联合起来形成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发展前景和地方特色的彩叶树种,固定生产,长期经营,形成品牌,形成大市场。
生产的品种必须形成一定的面积和规模,品种不一定多,但主要品种在面积和数量上要占绝对优势,同时根据市场需要,积极合理的调整树种结构,不断更新彩叶苗木新品种,协调搞好苗木培育方向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
从普通化向特色化发展
苗木生产者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特色化之路,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特色苗圃。在栽培树种、品种上立求新颖性,给育苗、经营者带来更多选择和调剂苗木的机会,实现跨地区、跨省、跨国种苗采购、调剂。
由单一乡土树种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乡土树种稳定性强,本地的降水和土壤就能满足其生长需要,生态效果好,维护成本低。并且最能体现当地的地方特色,应加以推广利用。
但存在色彩单调等问题,因此要在发展乡土树种的同时,间种彩叶苗木品种或采取高接换头等措施将部分乡土植物更新为彩叶苗木品种,有效解决色彩单调,地域特色不突出的问题。
小规格苗木向大规格工程苗发展
前些年彩叶苗木的发展主要是引种驯化为主,人们的发展理念是快速培育数量型苗木,迅速适应市场引种需求。
如今随着彩叶苗木在绿化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国家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公路建设、城镇绿化、居民小区和新农村建设都亟待见到绿化效果。因此,人们不惜重金购买大规格工程苗木,致使大规格苗木尤其彩叶苗木成为抢手货。
由低质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现今为适应现代化工程需求,彩叶苗木更倾向于朝着品质、精品化方向发展,量多质差的产品只会贬值,并越来越失去市场,因此各大苗圃都把培养质量型苗木作为当前育苗的重中之重来抓。从品种选择到树冠大小,从嫁接部位到枝干分枝高度,从枝干弯曲程度到病虫害情况都引起苗圃极大关注。
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
从彩叶苗木的发展模式来看,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前些年对彩叶苗木的产值注意不够,低档产品充斥市场,造成一些彩叶苗木价廉过剩,随着人居环境要求的提高,必须培养精品苗木投向市场,获取较高的利润。
从自然放任型向造型发展
随着高档别墅、居民小区、庭院绿化标准的逐步提升。造型苗木将成为新宠。同时,绿化工程也十分看重苗木的造型,对分枝高度、分枝数、树冠大小、定干高度都已作为工程用苗的选择条件。因此,苗圃行业必须尽快适应现代化工程绿化用苗的需求,加强苗木的整形修剪,搞好创意造型,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从粗放型管理向标准化管理发展
纵观我国苗圃的发展,苗圃众多。尤其是个体苗圃所占比例更大。在以往管理过程中为了减少投工,降低成本采取粗放式管理,苗木质量极差。
从我们考察国外一些苗圃情况看,他们很重视苗圃的管理。从嫁接高度、分枝方向、分枝数量以及树冠大小都强求一致。苗子整齐化、如出一辙。这就为我们苗木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必须采取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才能与世界苗圃接轨。
从裸根育苗向容器育苗发展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容器育苗数量较少,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瑞典容器育苗数量占全国总产苗量的80%,挪威、芬兰分别为50%,南非、巴西分别为90%。
容器苗具有起苗、包装运输时根系不会受到伤害、苗木活力强,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没有缓苗期,适应性强,不受季节限制,春、夏、秋、冬季均可造林等特点。虽然成本高于裸根苗60%。但是如果将提高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折算过去,所节约的成本并不算太高。
由普通化管理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幼化育苗、ABT生根粉的应用、全光雾扦插技术的推广、微生物肥料的施用、固体水和林用保水剂的使用,将育苗技术推向一个新高峰。因此,园林管理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科学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用现代科学管理办法,管理好我们的苗圃。
从人工管理向机械化管理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苗圃管理仍然是以人工管理为主,与国外相比存在有很大差异。与我们考察的韩国、荷兰相比差别很大。他们从装钵育苗、修剪、打药、运输等全部采用流水生产线。浇水采用自走式移动喷雾、运输采用传动装置、装车用叉车、修剪使用修剪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苗木整齐一致,质量好,容易被客户接受,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也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
由地面绿化向垂直立体绿化方向发展
利用攀援藤本类植物,如爬山虎、紫藤、凌霄、蔓性蔷薇、扶芳藤、花叶山葡萄、常春藤等具有的攀援习性,绿化墙面、假山、岩石、棚架、立交桥、阳台等。并且垂直绿化占用很少土地,能够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墙体绿化在韩国、日本已普通采用,利用模具填充机质,栽植景天类耐旱植物,对墙体进行立体绿化。屋顶绿化作为一种不占用土地的空中高科技绿化形式,不仅为城市增加绿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延长了建筑寿命和减少了能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