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绿色朝阳产业。
我市花卉苗木种植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泉水之乡,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独特,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别是近年来,济南市花卉苗木产业步伐不断加快,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到企业化经营,济南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花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2015年,首届中国(济南)花卉园艺博览会,来自国内外的1000余家从事花卉园艺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参展;今年,第六届山东省花卉博览会9月28日——10月7日将在商河举行,这是省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花事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这些展会的举办,将有力推动全市花卉产业发展、扩大花卉产业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
年花卉产值10.5亿元 花卉产业形成规模
张占林是商河县马官寨村的村民,今年已经70岁的他种植花卉已有25年。“从年轻就没干过别的工作,一直种花卉。那时候农村都种粮食,只有我种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这是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马占林说。
1991年,当很多人还中规中矩的种玉米、小麦的时候,马占林就开启了自己的花卉种植业,最开始种日本昙花,后来种玫瑰,品种越来越多,收入每年能达到1万元,在当时比种庄稼要高不少。那时人们对花的需求还很少,他种的花只能销往北京、上海。如今随着人们对鲜花的需求增加,他种植的花卉已经销往河南、山西、广州等地。近年来,在他的带动下,村中很多人都开始从事花卉种植。“下一步我还要多参加花卉种植的学习培训,掌握些新技术,形成规模发展,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马占林说。
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到企业化经营,近年来,济南市花卉苗木产业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周边出现了许多以繁育、生产、销售高档花卉为主的高标准的智能温室,涌现出了较多的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并逐渐形成了集繁育、生产、科研、销售、流通于一体的花卉产业体系,形成了大规模的花卉产业集群,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截至2015年底,全市花卉苗木露地种植面积达22.5万亩,花卉面积3.7万亩,其中露地花卉面积为3.6万亩,设施花卉面积为72万平方米。全市共有花卉苗木生产销售的企业200余家,花卉销售市场22处,年花卉产值10.5亿元,花卉养殖种类达200余种,多个花卉品种取得品种专利权,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的花卉博览会大奖,多个品种进入了国外市场,在第五届花卉博览会获得各类奖项61个,其中展台设计布置获大金奖,展品类共获得8个金奖,21个银奖,17个铜奖,12个优秀奖,同时获得团体一等奖和组织奖,为济南市的花卉产业增光添彩。顺应“供给侧”改革 花卉产业迎来新发展
在全市,像马占林一样“钟情”于花卉种植的人还很多,多年来他们除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之外,还与时俱进,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会,开拓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与前景。
家住商河县五里庙村的皮建强从事花卉种植已经十几年了,除了有10亩种植基地,在商河花卉市场还有4000多平方米的销售场地,有2000多个花卉品种。“原来大型花卉比较多,因为那时候酒店、单位要的多。现在‘风向转了’,市民需求远比这些大型企业、单位等大,我们就以种植家庭花卉为主,比如绿萝、发财树、一帆风顺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转向很重要,所以我们并没有遇到什么‘寒冬期’,一直都很好,收入每年在10万元左右。”皮建强说。
无独有偶,市中区的山盛花卉科技种植中心也正是顺应了“供给侧”改革,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多肉”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办公桌上的“新宠”。一般绿植晚上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但是多肉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也适合放在卧房。不仅如此,这小小的盆栽,还能帮助农户开拓增收之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多肉’有好多个品种,培育好了一盆能卖好几万元,农户们都叫它致富‘掌中宝’。”山盛花卉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花卉基地年种植生产300万株多肉植物花卉,其中成品花100万株,种苗200万株,年均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花卉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当地村民就业百余人,以订单签约为纽带,与订单花卉种植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低于市场价10%的订单合同,将种苗销售给订单农户,既可保障企业资金,同时也增加了订单种植农户的收益,每户每亩可增收2万余元,开拓了农户增收致富的道路。目前,该花卉中心已初步建立健全了市场销售渠道,与济南城区的大型花卉市场就多肉植物花卉销售签订了长期的购货合同,这也给参与种植的农户吃了颗“定心丸”。(本报记者 李小梦 通讯员 芦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