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蘑菇都种植在大棚里,而我市钟埭街道沈家弄村的农民顾新华却把大球盖菇种到了苗木地里。如今树苗下面可采鲜蘑菇,这种立体化、可循环的林下育菇方式获得成功,让顾新华在一份地上,挣出了两份钱。
日前,记者在顾新华的苗木基地看到,一排排绿油油的小树正在阳光下随风而动,几排相邻树苗的中间,正长着一些“虎头虎脑”的大球盖菇。据顾新华介绍,眼前的苗木是他的主业,面积有共有200多亩,而树下套种的是大球盖菇,是他新发展起来的副业。
“基地都是从小苗种起,刚种下去的时候考虑到长势,每排苗木之间会留出不少空地。”顾新华介绍说,为了增加收益他咨询了不少农技专家,希望能将空地利用起来。去年市食用菌研究所给他提供了一个方案,在林间套种大球盖菇。顾新华坦言,传统种植中蘑菇都是种在大棚里的,刚开始他对移栽到苗木地上能否成功也持怀疑态度。为了一试究竟,去年10月顾新华开始尝试小面积试种。
今年3月,基地里大球盖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头,看着一筐筐收上来的大球盖菇,顾新华喜出望外。“一般在气温回升到13℃以上,大球盖菇就开始猛长,今年雨水也多,温度也比较合适,所以采摘期长,产量非常可观。”顾新华说,预计今年在林间套种的这10亩地的大球盖菇的产量可以达到3万斤。现在大球盖菇收购价每斤超过2元,10亩地可收入6万多元,他决定明年再扩大种植。
“树底下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富含氧气,适宜大球盖菇出果。”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朱元弟介绍说,预计一直可以采摘到7月份,而传统种植一般到5月份就结束了。另外,大球盖菇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又能够加强树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树苗的生长。采摘后,土地变得疏松利于树根呼吸,遗留下的废菌棒经过沤肥,可变成绿色有机肥,能给树苗生长提供养料,两种作物立体套种是林菌双赢的项目。
在顾新华的苗木基地,记者还看到,种植大球盖菇的地方还铺有秸秆。“种植大球盖菇还能把秸秆利用起来。”朱元弟跟记者算了一笔“环境账”,种1亩大球盖菇需要15亩地的秸秆,蘑菇采摘以后秸秆也已经变成肥料,有利于树苗的生长,因此这种套种模式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来讲起到了双赢效果。
记者手记:通过科学套种,不仅在一片土地上产出了双份效益,同时也为秸秆提供了一条新出路。这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局面是大家乐于看见的,希望这样的模式得到有效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