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楼”整治前。
“姊妹楼”整治后。
4月底是杭城道路和街容提升工程重要节点。截至4月27日,62个重点类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项目14个。一般类项目202个现已全部开工,完工项目66个。
那么,杭城在迎接G20峰会过程中,真得变美了吗?为了让市民了解工程进展,理解城管人的工作。杭州市城管委市容监管中心组织37名来自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区的市民及民情观察员体验提升后的道路。
第一站:西湖大道变身“空中花园”
西湖大道对于杭州市民并不陌生,是城站火车站到西湖景区的必经之路。
本次市容提升,对西湖大道261、263、265号这3幢老楼里的住户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
曹先生是263号楼的住户,他说:“从1996年建成后就没有整修,灰绿色马赛克瓷砖有不少都已经脱落,人走过提心吊胆的,怕砸到头顶。头一抬,高高低低的防盗保笼被雨水侵蚀生锈,杂乱无章有点像‘贫民窟’。”
经过三个月的整治,这三幢“姊妹楼”焕然一新。外立面底部的墙面设计成仿墙砖风格;楼道阳台和窗框外延做出成外凸的造型,还加装了花架种上鲜花;顶部的水箱也做了美化改造。远远望去,整齐有序,如同空中花园一般。
“说别的可能没有说服力,整治之前,这房子每平方卖两万,现在都可以卖到三万了。”
绿化彩化四季分明 侧室翻建凸显“工匠精神”
西湖大道的绿化会比其他道路层次更多,从低到高分为平地绿化、行道树、阳台绿化、高架绿化四层。
目前,南山路到劳动路段的机非隔离带,种上了紫色的石寿菊和黄色的孔雀草,取代了花期较短红色和黄色的郁金香。人行道绿化集体降低了高度,采用杜鹃、小雏菊搭配地被植物,让行人的视线变得更通透。
绿化彩化四季分明,上城区城管局通过花坛设置、花镜、景观小品、窗台花香等各种方法造景,让人眼前一亮。此外,花坛侧石也非常精致。“祥云式的图案,是工匠们精心打磨的,细节体现杭州品质。”上城区城管局市容监管中心负责人说。
市民体验之后,拿出相机拍照,但有的市民有些质疑。“西湖大道上面垃圾桶很少,我想扔垃圾都找不到。” 市容监管中心负责人解释,按要求是100至200米需要设置一个垃圾桶,以前我们是按照下限100米设置一个的,现在我们是按照上限200米设置一个,所以市民感觉垃圾桶少了。
省政府大门口整治前。
省政府大门口整治后。
第二站:省府路
人行道板铺设采用家庭装修标准
省府路对人行道材质“大换血”,采用“十字架定位法”新工艺,保证道板缝隙在2毫米以内。
西湖区城管局市容监管中心主任陈建现场示范。她蹲下身子,拿出三分之一个中指大小的塑料十字架,插到道板砖之间测量缝隙间距,地面上还有施工时留下的十字架。
“缝隙小于2毫米已经达到‘家庭装修定位’标准,两块60×60cm,重达120g的“黄金麻”道板砖之间要做到精准定位是很难的。”陈主任说。
同时,省府路上还增添休闲座椅,用石料和木头材质取代金属材质,金属材质在风雨冲刷多年之后会生锈,难维修。木质显得高雅、大气,容易拆卸维修。
第三站:浙大路
雨棚、晒衣架、空调格筛、花架采用航空材质
浙大路作为城西焦点道路,有500多米,东接曙光路,西到浙大玉泉校区。整治后建筑外立面以暗红软瓷和米黄真石漆为主。
据了解,原来的外立面以跳跃的红色和沉静的灰色为主。西湖区城管局多次到浙大玉泉校区参观,尝试让浙大路凸显出浙江大学人文和历史气息,将两者融为一体。
“我们发现里面有好几幢砖红色的老房子,基底色保留得很好,与整个校区环境和周边老和山很协调。讨论之后,最后决定把这种色调从玉泉校区延伸出来,作为整条浙大路的基本色。” 陈主任说。
立面整治好之后,西湖区城管局还对雨棚、晒衣架、空调格筛、花架重新安装。征求市民意见之后,选择透明雨棚、可伸缩晾衣架,其他金属部分采用航空铝材料,不受温度、湿度影响,牢固结实。
市民建议:道路环境提升后,要加强长效管理
体验期间,市城管委市容监管中心向市民发放问卷调查表。
调查表中显示,参加体验活动的市民对这三条道路都填写了“满意”,但也提出了建议。
一是对这三条道路的环境提升改造效果都很满意,希望其他提升整治的道路也与这三条道路一样让环境大变样;二是道路环境提升后,要加强长效管理。
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副科长吴峥表示,组织市民参观提升后的西湖大道、省府路、浙大路,希望市民能够理解和支持峰会项目。现在工程正处于阵痛期,确实给市民带来大大小小的影响,欢迎市民对已完成的项目提出宝贵意见,给未完成的项目出谋划策,让城市道路、市容市貌有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