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贵阳园
贵阳风光旖旎,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国城,城在林中, 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接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乡愁园占地面积2700㎡, 总投资约为285万元, 展园以张之洞作为武汉与贵州的不解之缘为核心,展示贵阳特色,追忆乡愁的主题, 通过张之洞的童年趣事、生活环境等展示贵州风土人情和白然风光 并在设计中运用贵州本地石材、贵州乡土植物及亲和游览空问的结合突出“茶田小径”、“荷铭轩”、“半山亭”等特色景观。
一、主题思想:山水与乡愁
贵阳园以“山水与乡愁”为主题,以晚清名人张之洞这一历史人文为背景,串联贵州与湖北的历史文化渊源,将贵州的山与湖北的水融合,构建一幅幅山水风光;以贵阳古老的布依民族石文化、茶文化为基点,寻找缕缕乡愁;以园林造景手法,将张之洞童年时期生活趣事、生活情境融入园林景观中,展现贵州山水和古老的历史人文,体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意境。
注:张之洞(1837--1909),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1837年在贵阳六洞桥(今贵阳市博爱路一带)出生,随父住在贵州兴义府,11岁写下《半山亭记》,描写了“贵州安龙招堤”的景色,颂其父张锳 在兴义府建半山亭、为官政绩斐然。1863年(同治二年)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侍读、侍讲学士及内阁学士等职。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为任封疆大吏之始。1889年,调湖广总督。以后十八年间,除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一直久于此任。1906年晋协办大学士,又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
二、设计理念:
贵阳园的总体造园理念是打造富有贵州山水景色和贵阳人文景观的特色,运用园林造景手法,展现“山水与乡愁”的意境。设计以张之洞与父亲在贵州安龙“堤畔培柳、水中植荷”的景色为题材,串联贵阳市布依族石文化和茶文化,通过其代表性建筑半山亭、布依族石板房、石桥、石路、茶山、水景等元素的穿连组合,因地制宜环湖构造轩、亭、茶、桥、荷等景,设故乡石路、茶园小径,自然配置花木,使贵州特色的山水景色和贵阳的人文景观交辉相映,体现园林与幸福生活。
三、特色景观:
入口景观——脚踏石板步道,视线将园区全景收入眼帘。重现了安龙招堤“堤畔培柳、水中植荷”的唯美景致。运用园林叠山理水的手法营造出垂柳夹岸芰荷香飘,水绿澄波虹桥倒影景致绝似西湖。
茶山景观——走茶马古道,游布依茶乡。将古老神话的布依族茶文化融入景观中,沿途依地形高低走势,堆砌自然山石作为游览通道,展现当地特色文化。
荷铭轩——将贵州安龙荷塘景致与武汉荷花相结合,融入景观中,位于轩中可观万荷绽放的美景,徐徐香风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荷香伴着心香,荷语伴着人语,在醉人的香风中,感受张之洞儿时的惬意生活。
半山亭——还原张之洞儿时与父亲生活之地,依山傍水,展现贵州特有的山水风情,而半山亭记中,描绘了安龙的雄伟秀美,及半山亭周围的景致,青山耸翠,绿柳云烟,池水澄碧,长空瓦蓝,虹桥倒影摇弋,荷花婷婷,这就是招堤。
民族特色元素——贵阳布依族百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现园区中将以此类具有特色的的材料运用到铺装、小品中,体现贵阳特色,使游客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四、创新设计:
1.设计中依托历史文化,通过贵州自然山水景观和贵阳人文化等元素,围绕“生态园博会,绿色生活”,体现“园林与幸福生活”。望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浓浓的乡愁涌向心头,故乡的风情闯入梦中,乡土的气息牵起对故乡的眷恋,那里的雨、那里的情、那里的韵和那在守候的亲人,百转千回、心心念念。
2.贵州特色喀斯特地貌,多山;武汉是百湖之市,荷花荷叶随处可见。将这两点结合起来,形成“黔园秀水石嶙峋,江城名莲映荷塘”的独特景观,通过张之洞联系起贵阳与武汉,通过贵阳园将贵州的山、石文化融入到武汉亲水近水城市的氛围,展现两地文化与特色景观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