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四川林业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服务绿色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96.5%的国土属于长江水系,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是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重要依托。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先后组织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川西北防沙治沙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省累计营造林1亿多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达到36%;减少商品木材产量,少采伐森林700多万亩。
——建立省级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207个,53%以上的天然湿地、1万余种高等植物、12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性增长。
——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400多万亩;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3亿多吨,较1998年以前减少了近六成,全省森林和湿地提供的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等年生态服务价值高达1.65万亿元。
——初步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稳定、效益显著的比较完备的绿色生态体系,规模适度、品种丰富、布局合理、低耗节能、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的比较发达的绿色产业体系。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
生态屏障厚积薄发,绿色发展恰逢其时。“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林业系统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为统领,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构建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新家园。
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力发展和保护生态资源,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的生态本底。到2020年,全省林地保有量超过3.54亿亩,森林覆盖率达37%,森林蓄积量达17.9亿立方米,湿地保有量超过2500万亩,治理和保护恢复植被的沙化土地面积不少于1320万亩,95%的国家、省重点保护物种和四川特有物种通过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全省森林、湿地水源涵养量达721亿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11900万吨,森林、湿地碳储量达27.39亿吨,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1.68万亿元。
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继续推动林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富民、绿色惠民。到2020 年,全省现代林业产业基地达3000万亩,成都平原区林板家具产业集群、川东北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川南竹产业集群、川西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再上规模;建成森林康养基地10个,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1600元。
全面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
一要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组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扩大湿地生态补偿、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
二要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开展新一轮绿化全川行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实施森林提质增效工程,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积极防控森林火灾,严防林业有害生物入侵蔓延,依法打击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发挥好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
三要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行动,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建设大熊猫等珍稀物种、特殊生态类型国家公园,建设提升林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四要深化林业改革开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实施林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林地产出效益,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项目。
五要加快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继续打造林业产业四大集群,开展第三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确保林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六要引领繁荣生态文化。加强森林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建设,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开展生态文化创作,建设自然教育试点示范基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全民共建新格局。
(作者为四川省林业厅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