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养老”遇难题
上海有1000多棵登记在册的古树,近年来,古树保护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保护它们,比如建造公园、增加围栏、购买保险等。然而,仍有一些古树“养老”遇到难题。
“在闵行华漕镇的大圆通寺,有一棵编号0098的400岁古银杏,是上海地区为数不多的一级保护古树。寺庙改建时,对古银杏自行提出了改建方案,侵占了古树的保护范围。不管是流程,还是方案规划,都不合规。”绿化管理指导站邹科长告诉记者。
另一棵令他印象深刻的古树,是浦江镇一棵编号为1519的朴树。当时,为了建造周边单位,将这片区域的地坪整个抬高了1米多,导致朴树附近约1000平方米的地方成了一块“洼地”,对于树木生长很不利,管理部门也和工厂进行了交涉。
“标准化”养护来帮忙
为了让古树活得更好、更久,上海开展了“古树名木养护标准化示范”项目,并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中。“全国共有98项,其中上海有12项,涉及绿化行业的只有这一项。”绿化指导站黄祯强表示。
项目对古树的养护、管理、人员、设备、仪器,以及对市民的服务等方面,编制了很细致的标准。半年来,已在黄浦、普陀、浦东等六个区试点推行,对古树进行“标准化”保护。今后,再遇上古树陷于被工地圈入或包围的困境,就可以按标准保卫它们的家园,改善“居住”条件。
成立标委会推动创新
不仅仅古树,标准建设涉及了绿化行业的方方面面。“上海迪士尼马上要开园了,目前正进行容器苗培育,这就是苗木标准化。迪士尼的土壤,也正按照标准体系,在流水线上生产,提高土壤质量和安全性,与国际标准接轨。”绿化指导站总工程师王瑛说。
记者了解到,昨天成立的上海市园林绿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受市质监局和市绿化市容局双重管理,秘书处挂靠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标委会成立后,将对本市的立体绿化养护、林荫道建设、海绵城市、绿道建设等的标准体系进行更新、完善,并提出待编标准。首届标委会委员由42位园林绿化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本市园林绿化相关领域的地方标准化技术归口管理工作。上海市园林绿化标委会的成立对于整合园林绿化行业资源,以标准引领和提升绿化行业,提高标准化对园林绿化的贡献率将有积极作用。
对此,上海质监局副局长陈晓军表示,标准的价值在于持续提高。园林绿化标委会成立后,本市园林绿化标准,比对的应该是国际标准,在世界上发出上海的声音,体现绿化行业的“上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