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9座重大文化设施、9个文体中心,打造“十五分钟文化圈”;3公里半径内有综合性公园,将合肥建设成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长江西路等道路将成精品道路…… 昨天,记者从合肥市规划局获悉,未来五年,合肥将加快提升商业、教育、体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形成品质高、覆盖全、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构建幸福城市。
新建9座重大文化设施
按照规划,未来几年,合肥将新建9座重大文化设施、9个文体中心,打造“十五分钟文化圈”,至2020年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2㎡;图书馆、文化馆区级覆盖率达到100%。
新建合肥新四中等普通高中学校、特教中心、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打造安徽省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
新建省级体育中心、滨湖马场、合肥国际帆船俱乐部等,各区、开发区建设1座全民健身中心,新建28座区县级体育公园,打造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新建省立医院新区、市三院新区、空港新城医院、北城医院等4所综合三级医院,保证医疗卫生设施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构建具有合肥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十三五”末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率达到23%,“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8.2万套、703.4万平方米。
3公里半径内有综合性公园
未来几年,合肥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将显著提升,实现“500米半径有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1000米半径有一处5000平方米以上的游园,2000-3000米半径有一处综合性公园”的建设目标,公园绿地面积7650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将合肥建设成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色森林增长、固体废物、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巢湖治理与生态修复,基本建成巢湖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形成有合肥特色的“城湖共生、宜居宜业”新格局
在彰显历史文化方面,合肥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全省文化中心、长三角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文化名城、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资源聚集中心。在增强创新创智方面,合肥将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成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和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区。积极发展光伏产业、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化信息网络、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打造智慧城市。
此外,围绕“品质”和“特色”,合肥市正在编制长江西路、长江东大街、龙岗大道城市设计方案;今后,新蚌埠路、文忠路等都将有望被打造成精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