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绿色梦想,30年来,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撒在景泰川的生态建设上。景泰县林业局局长、林业工程师张万斌,这位景泰林业战线上的老兵,用自己的赤诚和执著,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戈壁绿洲”。他摘取“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粮援项目先进工作者”、“全国绿化奖章”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
地窝子里的林业站长
“滴水贵如油,黄风不断头,遍地是沙丘,十种九不收”。这是昔日景泰县的真实写照。
1981年,20岁出头的张万斌从甘肃张掖农校毕业分配到景泰县林业站工作。站在家乡熟悉的土地上,这个年轻人的心里生出一个愿望:要为脚下这片荒芜的土地披上绿色外衣,让她变成秀美山川。走上工作岗位后,他立即投入全县林业调查与规划设计中,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张万斌与同事一道深入乡村,足迹遍及全县11个乡镇、130多个行政村的沟沟岔岔。
由于工作出色,乐于吃苦奉献,1984年组织上任命张万斌为景泰县林业站站长,兼顾治沙站工作。当时的治沙站,地无一垄,房无一间,既不通电,又不通车,荒无人烟,生活十分艰苦,但在张万斌身先士卒的感召下,没有一个人退缩。风沙线上,张万斌带领大家挖地坑,搭帐篷,建立治沙基地,开展治沙工作。白天,他和职工们顶着风沙外出勘察,组织施工;晚上,又和大家挤到地窝子里讨论方案,制定计划。天亮起床,被子上、枕头上全是沙子,每次吃饭,碗底还是一层沙子。当地群众情有所触地说:“治沙人员一天半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万斌奔波于风沙前沿查地形、看风向、找规律,在沙丘上行走,风口上勘察,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最终确立了3大流沙区、7个风沙口和15个重点治理区域,完成了《景泰县1991—2000年治沙规划》,并首次在景泰治沙中运用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在植树造林和治沙施工现场,不管是暴晒的日头下,还是浮尘扬沙天,总能看到张万斌忙碌的身影。脸变黑了、嘴裂口了、手脱皮了,但他从未叫过一声苦。
经过几年的实干苦战,张万斌带领林业技术人员和沙区群众在风沙口营造大型防风阻沙林1000亩,埋压麦草沙障1.5万亩,营造以梭梭、花棒、毛条为主的防风阻沙林带2万亩,封育沙生植被13.5万亩,使灌区300公里渠道、20万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在风沙线上筑起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