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五年计划
10月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备受关注。“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介绍,在大气、水、土壤三个“十条”以及PPP等新模式的推进下,我国“十三五”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的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国家政策将拉动环保产业的主力马车,中国未来需要每年2万亿元以上(3%的GDP)的绿色投资。
但是,目前政府年度预算只能拿出3000亿元左右投入到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领域,绿化贷的出现则能为之为融资方和外界搭建一条安全的桥梁。人民银行正在联手环保部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二、巴黎气候大会上的中国担当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接连遭遇严重雾霾天气,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身处的环境。今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被认为将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会议。经过多年难以弥合的分歧和延宕,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拖延的严重性,表达了更强烈的意愿推进国际合作,当前已经有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
与2009年的哥本哈根相比,此次巴黎气候大会中国政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30日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表示“既要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国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
三、海绵城市建设启动 开启万亿空间
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逢雨必涝”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和环境整治的重要一步。今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建设运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并完善融资支持。
《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之后,中国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海绵城市有了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四、全国超250城将建“智慧城市”规模近万亿
智慧城市就像是来自未来的迷人光影。在这之中,来自环境、交通、医疗、教育、工商业、公共管理、行政办公等各行各业的数据,将通过各种基础设施上的智能仪表连接起来,使城市所有的资源相互连接,通过侦测、分析和整合,满足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决策需求,降低城市能耗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打造更加适合居住和投资的大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 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 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5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总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
五、PPP模式促使苗木行业发展更加务实
PPP则为英语“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也称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内排名前几十名的大型园林企业,如东方园林、棕榈园林、普邦园林、岭南园林等,每年承建上千亿元的市政和房地产绿化工程。在施工建设中,他们通过苗木经纪人,从成千上万的种植农户手中采购大量的绿化苗用于园林建设,对工程苗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六、园林绿化概念股“借东风”起航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中,有关环保概念的美丽中国板块与两市走势类似,实现“V形”大逆转。生态文明建设囊括供水安全及污水治理、PPP模式项目等多个市场关注焦点,未来有望持续推进,水、监测、PPP等相关标的受益最为明显。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建材及绿色建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现实需求,是解决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
七、园林股纷纷布局水生态治理
目前我国水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包括水生态规划、底泥处置、水利设施改造、两岸园林湿地生态景观等多个层面。业内人士指出,从园林景观“升级”到水生态建设,主要是由于两项业务的关联度较大,是一种产业的递进关系。此外,“水十条”的出台也会利好园林公司开展水生态治理等新业务。
在各项政策推进下,上市公司纷纷投身水生态治理领域,其中东方园林、铁汉生态等均已进军水生态治理。尽管园林类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速较中报下滑,但生态类业务正成为不少公司未来的经营重点。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生态治理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但资金投入仍是一大挑战,亟待通过生态金融创新破解资金难题。
“要治理好水、大气和土壤污染三大问题,至少需要万亿元的规模投资,这对于园林行业来说也是很好的转型机遇。”一位研究生态治理的专家表示。
八、花木产业开启“互联网思维”发展时代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我国“互联网+”融合发展的11个重点领域。这些领域事关经济发展全局,也是互联网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融合大方向清晰、指导性非常明确的领域。此外,全球互联网行业一年一度的“乌镇时间”再次开启。
当“互联网+”成为时下各个行业关注的热点时,“绿色化”也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任务。花卉苗木作为一个较传统的行业,现如今也搭上了“互联网+”的东风,通过技术手段,将买方卖方直接对接,传统农业也借助电商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实践之路。
九、2016年所有国有林场全部停天然林商业采伐
开展国有林场改革,对生态保护、林业建设、林场发展和职工就业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据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日前透露,到2020年,我国将科学实现天然林保护在全国的全覆盖,基本建成比较完备的天然林保护制度体系。
据介绍,我国将按照“三步走”的工作部署,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去年开始,龙江森工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今年吉林森工、长白山森工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以及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100个国有林场和京津冀地区,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6年要停止全国所有国有林场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从2017年开始,通过协议逐步停止全国集体所有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十、中花协停止“中国花木之乡”认定工作
中国花卉协会9月22日向各省(区、市)花卉协会发出通知,停止“中国花木之乡”的认定工作,已提交的申报不再进行评审认定。
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2000年7月首次评选命名了云南省呈贡县斗南乡、江苏省武进市夏溪镇等40个“中国花木之乡”和北京市丰台区花乡(中国晚香玉之乡)等19个专业类花木之乡。2007年,该项评选交由中国花卉协会负责后,于2011年评选命名了江苏省东海县等8个“中国花木之乡”和1个专业类花木之乡。2014年,各省花卉协会和相关机构又组织推荐了18个县(区、市)申报认定材料。